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中华大抗战 > 第089章 中国政府决定固守

第089章 中国政府决定固守

    11月中旬,蒋介石在南京连续召开了三次高级幕僚会议。研究是否坚守南京的问题。参加者有:军委会参谋总长何应钦、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军令部部长徐永昌、军令部作战厅厅长刘斐等。刘斐首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说:“我认为,日军利用它在淞沪战场的有利形势,必然以优势的海陆空和装备,沿长江和沪宁线、京杭国道等有利的水陆交通线西进。南京位于长江弯曲部,地形上背水,敌人可由江面海军封锁和炮击南京;从陆地上也可从芜湖截断我后方交通线,然后海陆空协同攻击,则南京将处于立体包围形势下,不易防守;而且中国参加淞沪抗战的部队损失都很大,不经过相当时期的补充整训,也难以恢复战斗力。为贯彻持久战方针,应避免在南京进行决战。我建议,在南京作象征性的适当抵抗,然后立即主动撤退,使用兵力不超过13个团。”

    白崇禧首先表示支持,何应钦、徐永昌也表示同意。蒋介石说:“下次再议。”

    会后,蒋介石召见陈诚,面商南京防守问题。陈诚认为南京不应固守,并从军事上说了诸多理由。但他又认为,就纯军事角变而言,避免在南京决战是正确的;但就政治角度而言,首都为国际观瞻所系,还是要守一守的。蒋介石点点头。

    11月17日,蒋介石第二次召开会议,参加者增加了训练总监唐生智、南京警备司令谷正伦、作战部副部长王俊、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等。蒋介石扫视一下会场,目光停留在李宗仁脸上,说:“德邻兄,日军很快就要进攻南京了,你对南京防守问题有何意见?”

    李宗仁早已思考过这个问题。他直言不讳地说:“我不主张死守南京。从军事上看,南京地处长江弯曲内侧,地形上背水,易攻难守。日军进攻南京,可以三面合围,南京北面阻于长江,无路可退,处于绝地。以我淞沪战场转移来的疲惫损折之师,防守南京这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