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我要做皇帝 > 第一千五百九十九节 变迁与海疆

第一千五百九十九节 变迁与海疆

需求每年都在数百万匹以上,且在不断增加。

    种植苎麻和养殖桑蚕的利润,远远超过了稻米与粟米。

    于是,齐楚地方的商贾、地主与官僚们在利益的驱使下,一方面开始不断鼓励甚至逼迫农民种植苎麻、桑树,养蚕。

    另外一方面,缫丝和苎麻纺织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是以,他们开始用各种手段,迫使农民破产,并使之负债,不得不去他们的作坊之中工作以偿还债务。

    这让刘彻看着触目惊心。

    好在,这种迹象只是刚刚出现,还只是开头,所以地方的社会矛盾还算可控。

    而且,这些渣渣心存顾忌,吃相不敢太难看,不敢做太过下作的事情。

    但随着时间推移,未来,羊吃人与棉吃人的事情,肯定会愈演愈烈。

    唯一的好消息,或许就是现在汉室据有幕南,并在当地建立了牢固统治。

    所以,应该来说,不至于发展到英国工业革命初期的可怕程度。

    而说起来,也是搞笑。

    事实上,齐鲁之所以会发生这种事情,是因为安东之故。

    安东的屯垦事业,从去年开始就出现反哺汉室。

    尤其是齐鲁一带,因为与安东有着固定的频繁海上联系。

    安东屯垦团出产的大量富余粮食,由楼船和民船,运到齐鲁。

    安东的廉价粮食涌入齐鲁,使得齐鲁地方,哪怕进行了大规模的改稻为桑为麻,但却不用再担心缺粮。

    进入工坊工作的工人,也可以用自己的薪水购买到足可够全家吃饱的粮食。

    在不用担心粮食紧缺的情况下,齐鲁吴楚一带的桑麻业迅速的发展起来。

    无论是对于商人、作坊主、地主甚至是农民来说,桑麻业与纺织业,比单纯的农业都更有前途。

    你在地里种粮,辛苦不说,回报还不一定能足够填饱全家的肚子。

    毕竟,现在还不是隋唐大运河开通后的后世。

    齐鲁吴楚等江南之地,也还不是那个鱼米之乡。

    尤其是吴楚地区,本身的基础设施就很落后,渠道很少,水利设施不健全。

    与之相比,种植桑麻或者去作坊打工,虽然辛苦不少,但回报比耕作强多了!

    南方已经初现资本主义的萌芽。

    在北方,法家的势力,却如同的最后交流与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