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三国从救曹操长子开始 > 第一百八十九章 官渡鏖战

第一百八十九章 官渡鏖战

军兵可以囤积在里面,且战且休息,做的有条不紊。

    曹操见局势稳住了,刚刚战败的阴霾一扫而空。

    至少他现在的粮草还能坚持一阵子,只要稳稳守住官渡,该着急的是远道而来的袁绍。

    毕竟官渡距离曹氏大本营许都很近,有益于运输粮草物资。

    而此地离邺城却远的多。

    看着军兵死伤惨重,依然不能撼动那防御工事分毫,袁绍在大营之中气的暴跳如雷。

    他一边挥着衣袖走来走去,一边指着城墙怒骂道:“那曹阿瞒什么时候学会了当缩头乌龟,躲在这龟壳之中不肯出来,难道老夫便拿他没办法了?

    诸公谁有破敌之良策,不管成与不成,但讲无妨。”

    这时候审配道:“在下有一主意,不知可行不可行。”

    “正南请讲,”袁绍凝神道。

    审配想了想道:“我观那曹氏修建工事,远高于普通城墙,足有两丈有余,我军云梯很难搭上墙头,故而攻打不顺。

    我北方产一种红松木,又细又高,树身便有两丈。

    若以此等松木为材,于曹军城墙跟前大量搭建三丈高之楼橹,置弓箭兵于楼橹之上,以上凌下,向城墙上劲射,曹军又如何抵挡?”

    “这主意不错,”袁绍捏着胡须微微点头,对审配道:“既然这主意是正南你出的,此事就交由你负责,无论是谁,均听从你调遣。”

    “诺!”

    审配领命之后,立即着手安排。

    他首先派人,去幽州传令,让幽州牧发动民夫,前去大量砍伐松木运到前线上来。

    此时袁氏已经全部控制了幽州,一声令下,发动的民夫至少以十数万计。

    于是松木被源源不断的运送到前线来,并在大营内搭起两百个三丈多高的楼橹。

    每个楼橹上面有座平台,上面可平行站立十五个人左右。

    民夫们喊着号子,用滚木当轮子,将高大的楼橹推到曹军防御工事面前,那楼橹比曹军城墙还要高一丈多。

    审配遴选了三千臂力较大的弓箭兵登上楼橹,居高临下,向对面城墙上的曹军射了过去……

    起初城头上的曹军,对于袁军推出这么高的庞然大物还有些嘲笑,可是没想到对方的弓箭兵竟然登上那些领他们仰视的庞然大物,并向这边射起了羽箭。

    由于对方是从上往下射,所以不止墙头上的军兵看的一清二楚,而且羽箭力道十足,简直就像在射活靶子一样。

    一时间墙头上曹军被射的狼奔豕突,很难找到对方的射击死角。

    在这箭雨之下,曹军躲无可躲,射死射伤无数,忙用羽箭还击。

    但毕竟是从下向上射,威力自然大大不如袁军的从上往下射。

    袁绍见审配这主意竟然如此奏效,不禁大喜过望,当即派人继续攻城。

    有了“空军”的配合,羽箭不要钱似的射向曹军墙头,曹军既要防空,又要防止敌军从下面爬上来,一时间被弄得手忙脚乱,狼狈不堪。

    许褚曹纯举着盾牌保护着,曹操亲自登上墙头指挥军兵守卫。

    此时墙头上的防御压力依然很大,军兵们只能一边举着盾牌,一边攻击底下爬上来的敌军。

    只是盾牌毕竟太小了,防护面积有限,稍微偏移,身体便暴露在斜上方楼橹上袁军弓箭兵箭下,导致墙头上的曹军大片大片被射死。

    正在曹操忧心忡忡的时候,丁辰突然道:“丞相,何不令军兵用茅草扎成草盖,如此既保护了军兵,又有了羽箭,岂不两全其美?”

    这时候他想起了草船借箭的故事,既然茅草捆能挡住弓箭,何不做成茅草伞?

    反正茅草又不重,即使做成大伞盖,也比盾牌轻的多。

    曹操闻言,心中大喜,对身边曹洪道:“就依子文之言,立即派人做茅草伞盖,防护军兵。”

    曹洪立即组织人手前去伐茅草。

    此时正是秋末时节,茅草都已经枯黄,而且到处都是。

    曹洪命人先把茅草用麻绳勒成小捆,再用竹片固定,把小捆茅草排成一大排,如此一个一丈见方的方形茅草散就做成了。

    有亲兵拿着出去试了一下,果然飞蝗如雨的羽箭射来之时,羽箭只是扎在了茅草伞的上方,但是并没有扎透。

    而且箭尖没伤到,拔下来就能反击回去。

    曹洪看了大喜过望,随即命令军兵大量制作这种茅草伞,并很快就配发给墙头上的军兵。

    如此一个军兵擎伞,便能护住七八个曹军,再也不用担心头顶上射来的羽箭了。

    见这茅草伞如此好用,堡垒内的曹操不禁哈哈大笑道:“子文这主意的确不错,且看他袁本初备下了多少羽箭,不妨都给老夫射过来,老夫正好不用做羽箭了。”

    “还是子文的脑袋活泛,主意多,打仗从来不用蛮力,还屡屡收到奇效,”曹洪不由赞叹道。

    曹操捏着胡须微微颔首,非常认可曹洪的说法,丁辰的想法虽然看起来天马行空,但实际上却很是奏效,一般人也想不出来那样的主意。

    刘晔沉思道:“丁君侯这茅草伞虽是解了燃眉之急,只是始终被袁军按在下面射,终究不是个办法,应当另觅他策,把袁军所做高台击毁才是。”

    “子扬可是有了什么好主意。?”曹操凝神问刘晔道。

    刘晔不慌不忙,从怀中取出一个巴掌大小的小车,放在桌上道:“在下近日有感而发,制作了一台投石车,请主公以及诸位看看,能否一用。”

    丁辰等人凑上前去仔细观看,只见小车做的很精致,最外面是一个木头架子,中间横着一根长杆,杆的一头有个凹槽。

    刘晔放进去一块花生米大的石头,轻轻一拉长杆的另一端,对面那凹槽里的石头划过一条弧线飞了出去。

    其实这投石车早已有之,只不过刘晔稍微改进了一下,做的极为巧妙,运用了杠杆的原理,不用费多大的力气便把石头抛出去,而且速度极快。

    “主公请看,若是将这抛石车放大,能放斗大的石头砸向袁军高台,岂有不被砸烂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