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宣德大帝 > 第四百六十八章 新秀

第四百六十八章 新秀

了四万多平民,这可不是两军对垒的阵亡,而是屠杀。这个少年的杀心太重了。

    “方瑛!朕给你两个选择,一个是道羽林军当一个大头兵,从零开始,等到军官学堂成立朕安排你进武学堂读书。

    另一个选择是到地方军区当一个队官,在地方部队锻炼两年,只要你能做出成绩,朕会不吝提拔。同时朕问你一个问题:军人的使命是什么?”

    “臣能选第三种吗?”

    “不能!”

    “那臣选择去地方,羽林军虽好却不能经常作战,臣想去西南,听说西南准备组建山地军,臣想去这个山地军。”

    “好!有志气!朕准了!”说完皇帝冲着屏风喊了一句:“也先!你出来吧!”

    从屏风后走出一个蒙古打扮的青年,对着皇帝行了一个抚胸之礼说道:“臣也先拜见陛下!”

    “也先!你不是一直求朕希望朕能给你个机会,让你带兵打仗,现在朕就给你一个机会,要么你跟方瑛一样去西南当兵,要么加入羽林军当一个小兵。”

    “臣也去西南,刚才这个小兄弟说的话臣都听到了,眼下只有西南最有可能发生战事,臣想建功立业,就去西南了。”

    “好!那你们二位可要多亲近一番,这段时间你们就跟在朕的身边给当个护卫吧!”

    “是!”

    朱瞻基看着眼前这两个年轻人,这两个人都是将来能在历史舞台上搅动风云的人物。也不知道这两人组合到一起能够摩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也先来京城已经好多年,一直都没想好怎么用他,这个年轻人这么多年在京城早已习惯了京城的繁华,虽然说心中还会有返回草原的野心,但是这样的聪明人是知道他这一生都不一定有机会返回草原。

    除非草原发生大得变故,比如瓦剌又开始与大明敌对,朝廷需要也先回去分裂瓦剌的时候。与其在京城整日游手好闲,醉生梦死还不如跟随大明的脚步做一番建功立业的大事,为子孙谋一条富贵之路。

    尤其是这几年几个子女相继出生,更是让也先有了强烈的功业之心,大明朝廷里可是有不少原本的蒙古人,现在可都是身居高位,手握兵权。

    他才二十多岁,哪能整日虚度年华,最近几年也先频繁求见皇帝,向皇帝表忠心,希望皇帝能够他一个带兵的机会,他保证一生效忠皇帝,绝无二心。

    朱瞻基倒是不怕他有什么二心,这么多年没有回草原,瓦剌的权力结构里已经没有了他的位置,就算是他回到草原,也掀不起什么大浪。

    之所以一直没有安排他从军,是因为没有想好怎么安置与他。这一次下江南,朱瞻基倒是想到了如何安置他们。也先也好,方瑛也罢,都是眼高于顶心骄气傲之辈,不煞一煞他们的傲气,这样的官二代会容易迷失自己。

    一路南下的时间里,二人都跟在皇帝的身边,看皇帝如何处理政务,如何安排军队的调动,皇帝也会指着西南的地图向他们提问一些问题,比如西南多山,粮草转运不济,大明军队现在非常依赖后勤,如何解决后勤问题?

    也先还是草原思维,那就是因粮于敌,只要一路抢上几个寨子,自然粮草问题就解决了。被朱瞻基臭骂一顿:“混账东西,朕告诉你,收起你在草原学到的那些强盗逻辑,西南百姓也是大明的百姓,你抢朕的百姓,与你们草原抢我大明有何区别!”

    也先讪讪而笑,知道自己的回答没有得到皇帝的认可,便继续琢磨如何解决后勤问题,这在草原根本就不是问题。

    方瑛的解决方案是皇帝任命一个钦差,总理西南几省的军政,统一调度西南几省的钱粮,为大军的进攻保证粮草后勤供应。

    朱瞻基颔首道:“这倒是一个解决的办法,能想到这一步已经很不错了!”

    这一回合方瑛完胜也先,很快朱瞻基就又问起了另一个问题:“西南多山,土司也多在山中,想要进攻土司就要在山林中行军,你们都是学过打仗的,知道山高林密之地,最容易遭遇埋伏,若是你们带兵如何防止被敌人埋伏偷袭。”

    这一次也先学乖了,没有抢先回答,而是等着方瑛先回答,他想听一听方瑛是如何解决伏击问题。

    方瑛刚才赢了一局,正是士气正旺的时候,略微思索了一番便回道:“回陛下!敌人设伏必然会有痕迹,土司物资匮乏,能够用来伏击的武器,无非是山石、弓箭和用火。

    只要提前预判哪个地方适合用火攻,哪个地方能够方便山石滚落,便能预先做好布置,让敌人的伏击落空。”

    “这算是一个笨办法,有办法总比没办法强,打仗只要管用的办法就是好办法。”

    方瑛回答完也先想的差不多了,他还是结合草原的经验说道:“陛下!敌人想要伏击我们,首先要知道我们从哪里走,针对这样的问题,只要我们将敌人外围的眼线清理掉,让敌人变成瞎子,他们还如何对我们设伏。

    就算是他们会根据猜测对我们进行设伏,再用刚才方瑛所说的办法也能确保万无一失!”

    这一局也先略胜一筹,能够想到遮蔽战场,让战场对己方单方透明,这已经是很先进的战术理念,这种战术就是放到后世也不过时,只不过使用的方法更加先进。

    有道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知己不知彼胜负各半,既不知己也不知彼战必败之。这道理老祖宗两千年前就已经总结出来了。

    朱瞻基对这两个青年非常的欣赏,他们对战争的敏锐度已经超过了很多积年的老将,只要多磨炼上几年,两个人绝对会成为大明最耀眼的将星。

    虽然年轻人有冲动的毛病,但是却没有老将那种患得患失的暮气,遇到困难第一时间想的是如何解决困难,而不是推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