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宣德大帝 > 第四百四十八章 兵部武职

第四百四十八章 兵部武职

成了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

    这才是朱瞻基敢于与朝臣摊牌,开始正式全面推行新政的底气,在新政的推行上,新政工作组已经掌握了一套非常熟练的推行方法。山东与南直隶北直隶相邻,完全可以就近支援两地的新政推进。

    众臣对皇帝的能力还是信服的,这些年皇帝不花朝廷一文钱,还能养着大明庞大的军队,组织藩王外封,以及对外战争的投入。

    这些事,无论哪一项单独拿出来都足以压垮朝廷的财政,可是皇帝这里却能游刃有余,还能积累起来庞大的财富。

    大家对于以后能够多领俸禄都很高兴,纷纷称赞皇帝乃是千古名君,仁义之主。听完众臣的夸赞,朱瞻基微微一笑道:“既然给了大家好处,也给了诸位体面,若是再有贪腐行为,一经查处必定从严处理。

    虽然说太祖贪污六十两剥皮实草有些严酷,但是对于贪污且金额巨大者,剥皮实草也是一个不错的震慑手段!”

    皇帝的话虽然是微笑着说出来的,但是眼中却没有一丝的笑意。群臣心中凛然,皇帝这是赤果果的告诉他们,既然给了你们好处,若是再敢伸手,那就别怪皇帝陛下不讲情面。

    “臣等谨遵圣谕!”

    “朕也知道这个俸禄即使是官居一品,也别想大富大贵,可是若是想要大富大贵,要么选择当武臣,开疆拓土立下功勋,裂土封疆;要么选择经商,经营得当绝对能够富甲一方。

    想当官手握权力,就别想着过声色犬马的日子,朕只能保证你们比绝大多数的百姓过的好。不过考虑到诸位致仕之后的生活保障,从宣德九年起,凡是按照大明官员致仕条例退休的官员,都会享受在职俸禄七成的月俸。这个俸禄足以让各位在家乡安享晚年了吧?”

    皇帝这手打个巴掌给个甜枣的手段使得炉火纯青,这边用剥皮实草威胁了众官员,回头便用退休制度给了官员好处,保证了官员在致仕后没有后顾之忧。

    这个决定让官员们大喜过望,虽然说一些名臣致仕后皇帝大多都会给予赏赐,可是这并不是固定的制度,赏不赏赐全凭皇帝个人意愿。

    而现在皇帝的决定那就是形成制度,只要是按照规定致仕,就能领七成的俸禄。这可比在职的时候领多少俸禄更能打动人心。

    众臣自然是一片赞美之声。

    一上午的会议,只是简单的将朝廷中枢改制简单讲解了一番,这种自上而下的改革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能一蹴而就。

    中午吃过一顿简单的工作餐之后,下午继续开会。工作餐的标准是太祖高皇帝所规定,四菜一汤,荤素搭配,既保持了营养,也不浪费。

    下午开场之后,朱瞻基看向众臣说道:“诸位爱卿!想必诸位都在想改制之后十几个部门,各个部门的级别怎么定,谁来出任各个部门的主官?

    首先朕先说一下改制之后官员的定级,我大明朝廷文武并重,今天是文官会议,没有武臣参加,朕就简单介绍一下军队的定级标准。

    军队现在由陆军部、海军部、总赞画参谋部、总镇抚部、总装备采购部、总后勤部六大部门,这几个部门长官与兵部尚书组成军队七部,直接向朕负责,并不受内阁辖制。

    不过军方人员也是大明之臣,自然不能游离于大明中枢之外,七部一把手都将是大明内阁成员,在军事问题上与内阁进行协调。

    在军队方面,诸位爱卿有什么其他建议吗?”

    “陛下!臣有疑问,兵部划归军队,兵部是文官职务,还是武官职务?”兵部侍郎柴车问道。

    “既然是军队之事,自然是武臣职务,以后的兵部不懂兵事者无法担任兵部职务。”

    “臣明白了!”柴车坐回自己的位置,低头不语,心中却是翻江倒海,看来自己若想坐上兵部尚书的位置,必须要改武职,穿军服了。

    对于一个文官来说,文转武职是个艰难的决定,读书人对于当兵的,有一种从骨子里就看不起的轻蔑感,甚至会认为转武职是对读书人的羞辱。

    看到柴车坐在那里有些闷闷不乐,朱瞻基冷笑道:“朕希望诸位以后不要有文武高低贵贱之分,不管是文臣还是武臣都是在为大明效力未来就算是军官也要进入学堂学习,你们以前对于武臣粗俗不堪的固有印象将会不复存在。

    当然朕也不勉强文臣去转武职,若是不愿意转武职,毕竟专业的事就要由专业的人去做,朕可以安排武臣去做执掌兵部!”

    “臣不敢!臣愿转武职!”柴车知道自己若是拒绝转武职,自己的仕途也就彻底的断绝了。

    “兵部上下几十人,未来的人员更多,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转武职,柴爱卿也不能一刀切,要给官员一个自己选择的机会。”

    “是!臣会尊重每个人的个人意愿!”

    “好!军队的事就简单介绍一下,接下来继续说新政之后的中枢架构,改制之后,内给是大明的最高执政机构,对朕直接负责。

    内阁首辅一人,辅臣四人,首辅总览全局,四位辅臣各自分管一部分部门。各个部门尚书都是内阁成员。

    一般政务由内阁五辅臣进行处置,如遇到重大决策需所有内阁成员召开内阁会议进行商议,最后对商议结果进行表决。

    若是多数内阁成员赞同便形成决议,这个决定若不是原则问题,朕也不能改变,这是朕给予内阁的最大权力。

    朕始终都是这个观点,大明是朱家的,也是大明所有人的,朕就算有三头六臂一个人也管理不好这么大一个国家,将权力下放,让诸位都承担起治理天下的责任,这大明的天下才能治理的越来越好!”

    “陛下圣明!臣等敢不尽心辅佐,以兴大明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