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宣德大帝 > 第四百四十四章 调整官制

第四百四十四章 调整官制

之制吗?”

    “秦汉制度有其优秀的一面,正因为如此才有秦皇汉武的辉煌;也有其弊端的一面,所以才有西汉被王莽所篡。

    后人总结汉朝,多是觉得汉朝重用外戚才导致亡国,朕从来不这么认为,朕倒是觉得是汉朝的选官机制出了问题。

    察举制本意是让官员推荐品学兼优的人才进入朝堂,为朝廷所用,结果成了豪门贵族的权利,普通百姓已经没有了上升通道。

    阶层的固化让掌握权力之人有了决定谁能当官的权力,这个权力就能将一大部分人收拢到自己的身边,成为自己的门生故吏。

    这就造成了君臣权力的倒置,臣权大于君权,刘汉江山焉能不被篡夺。到了东汉皇帝为了对抗外戚扶持了宦官,结果双方争权夺利形成了极大的内耗。导致了中枢大权旁落,各地豪强纷纷割据,直到被曹魏篡夺。

    其实总结稳定政权的三大要素是军权、财权、人事权,朕只要手握重兵,并且掌握国家的钱袋子,在手握人事任命权,就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唐太宗在魏玄成亡故后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立国之初都会总结前朝亡国的教训,加以矫正。可是却往往矫枉过正,出现新的弊端,而且朝廷上下又因为保守,因循守旧、抱残守缺,为了维护自身的那点小利益,抵制改变,将帝国拖入深渊。

    朕以为任何的制度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历史的车轮是在不断的前进,拒绝改变那就是在车轮中间别上了一根棍子,车轮的力量大就会让棍子彻底断裂,若是棍子力量大,就会搅碎历史的车轮,甚至会让历史倒退。”

    “陛下革新吏治的决心臣十分赞同,可若是随意改变祖制,谁来制衡皇帝乱来,毕竟陛下也不敢保证您身后的继承人个个都如您这般圣明。

    朝臣强调祖制,最主要的就是制约皇帝的不守规矩,当然有时候也有朝臣的私心,不过祖制也好礼制也罢都是对个人行为的制约。”杨士奇对于这种不可控的改变还是有些担心。

    “这就是朕一直强调法制的原因,法制本身就是对个人行为的约束,法律规定了每一个人的权利和义务。

    同时对于朝廷公器也一样进行规范,朕这个皇帝有什么权利,有什么义务,都要规定清楚。超过权利范围的要求朝臣有权利拒绝,可能诸位觉得这是朕在说空话,到时候朕就要做过分的事你们谁能拦得住。

    如果诸位这么认为,那么朕想问问杨师傅,朕自从将朝政交于内阁,不管朝政如何?朕可有干涉过朝政的运行?”

    “陛下从未干涉过朝政的运行,臣有愧于陛下,朝政在臣的手上每况愈下!”

    “杨师傅,朝政走到今天这一步,你确实有责任,不过若说是你一个人的责任,那对你不公平!”

    “谢陛下体谅老臣,老臣也知自己有私心,因为老臣也是士绅一员,故此不愿意得罪士绅,导致士绅无人约束,膨胀至此。

    如今朝廷早已是寅吃卯粮,若不是陛下推行新政,山东的赋税能够全额上解,估计朝廷现在差不多已经散伙了。

    不过眼下最当紧的却是填补杨荣案留下的近百官员的空缺,不然朝廷的运转会出现极大的问题。”

    “补充官员不忙着做,眼下最重要的是完成上层建筑的改革,刚才季重已经说过随着新政的推行,眼下的大明朝廷体制需要进行大的调整,有些部门需要分拆,有些部门需要合并。

    总之这是一个大的工程,一定要先把这一切理顺。只有理顺上层建筑,才能有效的对地方进行垂直管理。

    根据新政的实施,首先就要拆分户部,将户部拆分成收税的税务部,花钱的度支部,管理天下土地的农林渔牧部。

    三个部门的各司其职,税务部与度支部不必细说,大家听名字就能理解,那么农林渔牧部是有什么职责?

    这个部门掌管天下田亩黄册,山林水泽、河流草原,天下田亩、山林、草原的交易开发必须要经过本部的同意。

    地方上的未开垦的荒地不得乱垦乱伐,也不得占用耕地做其他目的,这是本部的权力,同时弄林渔牧还有义务为农业研发高产种子,监控林地的砍伐与补种,任何林地砍伐都必须由本部审批。

    同样河流水泽中的鱼类捕捞也要进行监管,不得肆意捕捞,尤其是一些湖泊当中,更是要限制捕捞,避免造成鱼虾的灭绝。

    草原的放牧同样如此,百姓都是盲目的,为了利益过渡放牧,使得草原沙化,最典型的就是我大明的榆林卫,汉唐时期是膏腴之地,如今却成了遍地黄沙的苦寒之地。”

    “陛下!一下子将一个部门拆分成三个部门,每个部门都要有佐贰官,还要下设各司,等于是多了两倍的官员,朝廷财政能采购承受吗?”杨士奇问道。

    “杨师傅勿忧,朕刚才说了有拆分的就有合并的,调整部门是为了提高效率,而不是为了增加成本。”

    “臣明白了!”

    “吏部暂时不动,不过下属各司要进行调整,朕听说有些官员想要拿到晋升的凭证,还得给文选司的官员送礼,不然都升不了官,拿不到告身,这官是朕封的,还是文选司封的。

    所以吏部下属的职能必须要进行调整,杨师傅回去与蹇义商量一下,给朕出一个条陈,朕就一个要求,将来的吏部是清廉的、高效的。

    吏部是管天下官员的,若是带头贪腐如何服众!”

    “是!臣明白!”杨士奇想了想问道:“陛下,要不要把六部堂官与内阁诸位也一起叫过来开会,这样有些事情也能当下就定下来。”

    “不是朕不愿意让他们来,是这些人到现在都没有在新政的问题上有过明确的表态,你若能让他们做出明确的表态,朕当然欢迎他们一起共商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