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宣德大帝 > 第四百一十四章 移民戍边

第四百一十四章 移民戍边

队,除了海军官兵,还有一个来自山西的卫所以及家属。几万人光是下船就要半天的工夫,郑和早已经提前下船与侯显见面。

    侯显没想到是郑和亲自来了,赶紧行礼道:“老前辈,没想到是您亲自来了,晚辈给您行礼了!”

    “侯显!把你一个人丢在大明万里之外为国戍守,辛苦你了!”

    “都是为陛下效忠,辛苦点儿也值得,郑公过来的时候也发现了,这里至关重要,守住这里就能挡住西夷东进之路,这里大明绝对不能丢。”

    “你说的没错,陛下看过地图之后,直接就给这里取名南平州,这个名字意味着什么,你还不清楚吗?”

    “南平州!”侯显自言自语了几遍,兴奋的说道:“没错,外敌在这里就被平定,这里就是我大明的最南端。”

    “守住这里的关键是,咱家给你带来了一个卫的人马及其家属,只有有人才能守住这片战略要地,就是不知道你能不能让这几万人吃饱饭?”

    “吃饭没有问题,不过这里只能吃鱼,晚辈手头人少,并没有开肯出多少耕地。而且此地非常的干旱,若是没有河流得不到灌溉,种植庄稼并不划算。

    不过此地的畜牧条件很好,若是有牲畜的话,相信用不了多少年就能牛羊成群。”

    郑和摇摇头道:“我汉人不善于放牧牲畜,还是种地更好一些,这次咱家带来的移民是从山西北部过来,他们的老家也是常年干旱,他们都有在旱地生活的经验。

    而且也带来了高粱、菽豆等耐旱的种子,能不能种地,这些有经验的老农一看土地的墒情就能知道。”

    “郑公公有所不知,现在是七月,在南平州是隆冬季节,这个地方很特别,冬天雨水多,到了夏天,一个夏天都不一定下几场雨。

    没有灌溉根本就无法耕种土地,我们在这里登陆的时候,这里根本就没有当地土人活动的痕迹,直到我们占据了这里之后,这里才有了土人来我们这里讨生活。”

    郑和没想到这个地方环境竟然如此恶劣,看来想要守住这里还真不容易。不过既然移民来了,那就要想办法在这里生存,不但要生存,还要过的比在老家更好才行,不然这些军户肯定会抱怨。到时候民怨沸腾,官府的公信力可就没有了。

    其实这是侯显不了解当地的气候,大明海军靠岸的地方是后世有名的好望角,这个地方受到印度洋与大西洋环流的影响,常年都是西风,气候是属于地中海气候,比较干燥。但是只要绕过港湾,向北或者向东都有非常适宜耕作的土地。

    “等到移民全部下来之后,咱家亲自带人去找能够耕作的土地和河流,看这里的植被,根本就不像是不能耕作的地区。”

    “前辈说的是,晚辈是人少不敢随意离开,现在前辈来了,就请前辈坐镇港口,晚辈去找河流,只要有河流就能种地。”

    郑和摆摆手说道:“咱家老了,这一次回去以后,估计再也没有机会远航,这次谁也别跟咱家争,就算是让咱家了却一个心愿吧!”

    侯显知道郑和几乎在大海上漂泊了半辈子,对大海的感情很深,不过这探险跋涉可是体力活,郑和年龄大了,若是在途中有个好歹,那就追悔莫及。

    说什么都不能让他去,不过还要找一个充分的理由,侯显灵机一动说道:“前辈不能去,港口离不开前辈的指挥,晚辈一直做的是后勤,根本就没有调度几万人安置的经验,您还是留在港口安置这些军户,晚辈带人去就行了!”

    其他海军将领也纷纷附和,大家都不希望郑和去冒险,毕竟出去探路带人太多不划算,带的人少了,一旦受到土人攻击,把大明海军提督折在这南平州,他们这些下属人人都有责任。

    虽然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生土人袭击大明军队人员的事件发生,但是防人之心不可无,这一切皆有可能。

    郑和叹口气道:“罢了,不给你们去添麻烦了,咱家就在这港口休息些时日,等到这些军户全部安置完之后,咱家就返程回去!”

    侯显见郑和不固执己见,一颗悬着的心放了下来,他就怕这老爷子,就扭着劲儿要去冒险,出了事不好给陛下交待。

    守着海边,最不缺的就是鱼盐,来自山西的移民经过半天的时间全部踩上坚实的陆地,这么长时间在大海上漂泊,让这些一辈子都没见过海的山西农民萎靡不振。

    尤其是晕船更是让这些军户子弟痛苦不堪,好容易吐啊吐的,终于在丢掉半条命之后,不吐了。整个卫所从最高官的卫指挥使到的普通军余,所有人都抱怨朝廷不公。

    将他们也不知道要拉到什么地方,这辈子还能不能回到祖宗之地,给祖宗烧香磕头。不管抱怨与否,皇帝一声令下,他们就必须要无条件的执行。

    因为他们不是普通百姓,而是军人以及军人家属。皇帝的旨意是让他们到南平州驻守,这个南平州到底在哪里却没有人知道。

    终于登上了陆地,卫指挥使向大兴凑到郑和的面前问道:“郑公公,现在能告诉卑职这里到底是哪里了吧,就算是让卑职去死,也要让卑职做个明白鬼吧!”

    郑和看了他一眼,说道:“你不问,咱家一会儿也要给大家公布,你带着你的手下军官按百户为单位,整好队伍,每个百户的家属跟着自己的百户。

    然后把所有千户以上的军官都召集起来,咱家有事要宣布!”

    这会儿还是大明初年,军官们顶多克扣一点儿军饷,还没有哪个军官敢吃空饷,所有的卫所都是满编,一个卫所满编是五个千户所,五十个百户所,再加上各部长官衙门的镇抚,后勤之类的非战斗编制,共有五千六百余人。

    这样的一个卫所算上家属,至少都要有三万多人口,想要将这三万人全部归拢明白,至少也得一个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