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宣德大帝 > 第三百七十四章 皇帝授课(四)

第三百七十四章 皇帝授课(四)

    这些学生大多数都没有去过衙门,在老百姓的眼里,衙门不是一个好地方,没有非必要的事谁会去衙门找不自在。

    有几个举手说去过衙门的也表示说,衙门小吏太过贪婪,不给钱根本不给办事。至于对衙门的印象就是不花钱根本进不去。

    朱瞻基点点头道:“朕告诉你们,每个州县衙门的八字墙上都有四句话‘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这样四句警句是太祖亲书,为的就是警醒官员不要做残民害民之事。

    可是挡住了官吏盘剥百姓之心了吗?这样的警句并没有起到警示的作用,就连你们这样的老百姓也不会把这句话当成是官吏应该遵守的准则。

    为什么会是这样,就是因为老百姓与官员的信息不对等,老百姓不知道自己交多少税。老百姓认为官府来收的一定都是朝廷要征收的。

    实际上朝廷替地方上的贪官污吏背了多少黑锅,老百姓并不知道他们收的钱不是朝廷要的,也不是朕要的,他们就认为是朕要的,是朝廷要的。

    那么要想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做的是什么?”

    “陛下!学生觉得朝廷应该让老百姓知道,老百姓该交什么税,不该交什么税,不能让胥吏想怎么要就怎么要。”

    “如何才能让老百姓知道呢?”

    “将朝廷要收多少税提前告知百姓,在胥吏收税之前,老百姓就已经知道了今年该交多少税。”

    “谁来提前告知,告知之人是不是还是胥吏,如何保证胥吏之间不会串通一气?”

    这个无人能够保证,一个人今天的行为与明天的行为都不会一样,更何况不同的人,最难把握的是人心。学生把目光都投向了皇帝,希望皇帝能够出一个完美的答案。

    “税收的本质就是掠夺,掠夺别人的额劳动成果,健康的税收是损有余而补不足,不健康的税收是损不足而补有余。

    既然都是损害人的利益,是人都反感交税,这是人之常情。朝廷制定税收政策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百姓的接受程度,制定出合理的税率。

    税收的制定越简单漏洞就越少,制定合理的税率,然后便是提高透明度,让老百姓清楚的知道自己该交多少税,而且收税的人必须给纳税人出具完税税票。

    若是胥吏不给开具税票,老百姓可以拒绝交税。这里就有一个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老百姓不识字,胥吏写了什么,老百姓并不清楚。如何才能让胥吏不敢给百姓胡乱开票呢?

    这不仅仅需要律法的制约,更需要提高百姓识字水平。若是一个村子大半的百姓都识字,胥吏还敢胡说八道吗?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地方与朝廷的税收分配制度,地方上该拿税收的几成,朝廷该拿税收的几成这些都需要进行精确的计算,才能给出更加精准的答案。地方上拿的太少,根本就不够维持地方官府的正常运转。拿的太多了又会造成强枝弱干的问题,朝廷的国用也会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