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宣德大帝 > 第三百六十七章 道路

第三百六十七章 道路

敢保证白莲教里不会出一个太祖一样的人物。

    整个山东是死地,可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得例子也是比比皆是。

    朱瞻基不敢有丝毫的大意,命令孟瑛率领两万人马为前锋走水路,挡住反贼西去之路。

    自己带着剩余的四万人马走新修的官道,这是大明第一条贯通南北直隶的交通要道,从宣德元年开始筹建,直到现在刚刚修到德州。

    三年多的时间,只修通了七八百里,除了因为道路的要求太高之外,更重要的第一个原因是皇帝坚持不用徭役,目前活动在修路工地上的主要是囚犯。

    这些囚犯都是所犯罪行不够死罪,但是又有极大的民愤。所以在锦衣卫在整个北直隶开始扫黑除恶的时候,这些青皮混混大部被抓,然后这些人就被卖给了工部,做为劳工使用。

    吴中得到过皇帝的提点,道路修通之后,工部可以在道路上设卡收过路费。做为技术官僚,太知道一条通畅平整的道路意味着什么,这样一条南北大通道,每年来往的车马那是不计其数,真要设卡收费,用不了几年就能收回修路的成本。

    由于这几年皇帝也不修陵,也不起宫殿,甚至连城墙都不修。工部除了定点检修黄河大堤之外,一年之中也没有什么事做。

    正好有了修路的营生,这让吴中找到了奋斗的目标,为了想要加快修建的速度,吴中多次找皇帝希望能征发徭役,都被皇帝否决。

    皇帝给出的意见是,想要修的快那就花钱雇人,早一天修通那就早一天得利。再说也不用全部贯通再收费,完全可以一段一段的修,修完一段,选择合适的位置建一座收费关卡。

    原则上在经过河流或者山脉的时候,就可以设立一座关卡。所有关卡必须统一收费。行人不收费,只有骑马或者车辆收费。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已经修通的道路获得的收益可以继续投入前方的道路修建上。随着修通的里程越长,获得的收益也就越大,也更有资金投入到新的道路修筑上。

    在没有混凝土、沥青的时代,这种砂石公路已经是人类最好的公路,过路的行人从开始的不理解,不愿意掏钱,到后来发现,交了过路费竟然比以前走相同的路程更省钱,而且车辆的货物也能拉的更多。

    尤其是商人,早到一天就意味着货物能够早出手一天,这节约下来的时间成本比起花的那点过路费简直就是九牛一毛。

    逐渐的走过的人也接受了这种过路费的收取,人家费那么大的力气修好的路,你凭什么白走。

    朱瞻基坐在马车里感受这条新修的官道,在没有减震的马车里也没有太大的颠簸,心中对吴中的能力评价又上了一个台阶。

    这样一个有技术、有能力的官员,就因为不是科举出身而登上高位,备受百官的排挤。甚至还拿他好色做文章,朱瞻基对这一条右卫鄙视,满朝文武有一个算一个,哪一个不是妻妾成群,怎么独独在吴中这里就成了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