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宣德大帝 > 第一百六十四章 商税制定

第一百六十四章 商税制定

阉竖又要出来害人了!”

    然而这个税务局虽然挂着内廷的名字,实际上一个内廷官员都没有,税务局的最高领导是皇帝。主要的办事人员是一群会计人员,这些人与程芦山等人一样都是朱瞻基搜罗的一些账房加以培训,几年时间下来已经有上百人在各个地方发挥着作用。

    朱瞻基并没有急着去收税,而是对整个京城的工商业进行了一次细致的摸底。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在京城稍微大一点的商铺买卖背后都靠着一个官员。

    想想也是,如今这个世道,商人地位低下,若是没有后台撑腰,还没等发展起来就得被人吃的连骨头都不剩。

    摸清楚京城的工商业情况后,税务局开始着手制定收税规则,首先税收不可能一刀切,买珠宝的不可能跟卖豆浆油条的一个税率。

    总之一个原则就是关乎于国计民生的行业税率都会调低一些,按照十税一进行征收。

    一些暴利行业的税率则根据行业不同进行不同税率的征收,

    比如青楼这样的行业税率可以高达二税一,也就是说营业额的一半要拿来交税,至于你的利润是多少,税务局管不着,觉得不挣钱你可以关门歇业。

    这些税率规则很好制定,最难定的是营业额,这东西太没谱了,税务局不可能专门安排个人在人家铺子里盯着,看人家一天的营业额是多少。

    至于账本那就更不靠谱了,有些小铺子本就是夫妻店,完全可以不用记账。这样的小商铺该如何征税,既能保证税收的质量,又不会影响小商铺的正常经营。

    大商铺倒是征税容易了,因为大商铺的东家不可能自己整天盯着铺子里的生意,主要还是依靠掌柜与伙计经营。这就需要账房先生用账本管理账目,税务局只要查一查账本也就知道了商铺每月的营业额。

    至于这些大的商铺会不会做假账,答案是肯定的,一旦开始照章纳税商人会想尽一切办法偷税漏税,这是人性的本能。

    就是现代社会也有专门的会计师为各家公司做账,合理规避税务,更何况是审查手段匮乏的古代。

    最大的问题是做假账是一个双刃剑,东家本来希望做假账糊弄官府,可是账房先生既然能够做假账糊弄官府,是不是也能做假账糊弄东家呢?

    这就要看税收是否合理,只有让商人觉得为了这点税承担偷税漏税的罪名不值得,才没有人敢以身试法。

    这个过程中肯定要抓住几个偷税漏税者进行处罚,杀鸡儆猴很俗气,却非常直接管用。

    朱瞻基在与税务局的管理层进行了多次的反复的推敲,决定实行双轨制征税办法。

    规模以下的商铺按照门面大小进行包税制,也就是说不管你这个门面一个月的营业额是多少,都按照门面的面积进行征税。规模以上的商铺、作坊按照实际的营业额进行征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