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抗战从瞄准开始 > 第一百五十一章 会战落幕

第一百五十一章 会战落幕

    3日,突破国府第22集团军防御后,东瀛11军第3师团占领南漳,第39师团占领了胡伯玉、张荩臣撤离后的宜城。4日夜,东瀛军步兵第103旅团、池田支队、汉水支队又从钟祥以南的旧口、沙洋附近强渡汉水,与第3、第39师团对荆门、当阳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9日,东瀛军第3、第39师团从东北面,步兵第103旅团(步兵第104、第65联队)、步兵第26旅团(步兵第116、第58联队)从南面围攻当阳。激战一天,守军被击退。

    10日,东瀛军向宜昌发起进攻。国府第18军两天前才到达宜昌,仓促部署防御,以第18师守城,以第199师配置于外围。

    东瀛军以3个师团的兵力连续攻击,以战车部队突进,以上百架飞机疯狂扫射。守军兵力单薄,不敌日军的猛烈攻势。守军撤往附近山区。

    东瀛军对占领宜昌后是否要常驻向金陵请示,事先并没有明确规定是否分兵占领。按照江城会战后大东瀛本营所确定的一般方针,每次作战,即使是经大本营批准的超越作战控制区域的作战,也只是给华夏军队一次沉重打击,摧毁华夏的抗战意志,并不是要扩大占领区。因此,第11军在占领宜昌的当天就指示各师团:“已达到此次作战目的,现决定立即整理部队,准备尔后之机动。”

    随后又命令各部队摧毁宜昌的军事设施,将无法携带的缴获物资予以销毁或抛进长江,准备返回。

    6月15日22时,正式下达了撤回汉水东岸的命令,规定第3、第39师团先行撤到当阳、荆门一线,占领阵地,防止国府军队截击和袭击,掩护第11军其他师团撤退后再依次交替回撤。11军大部撤出宜昌的时间从16日午夜开始。这样,东瀛军占领宜昌4天以后又陆续撤出。

    第13师团排在最后,于6月17日凌晨1时开始回撤,当天上午7时撤到宜昌以东约10公里的土门垭。国府军队则乘东瀛军撤退时,沿途予以反击。第18军尾追第13师团,于17日晨收复宜昌。

    本次会战中,在第11军发出撤退命令的前后,东瀛方面从前线司令官们到大本营,对是否要确保占领宜昌又进行了激烈的争论。

    当时,**德国正向西欧大举进攻。凑巧的是,恰在6月12日东瀛军占领宜昌的同一天,德军占领巴黎,世界形势正发生着剧烈动荡。在这种形势下,东瀛军政当局更迫切希望尽快解决华夏问题,以便腾出手来参与世界范围的角逐。

    东瀛军统帅部和“华夏派遣军”中的许多人主张:确保对宜昌的占领,可给山城国府以更大的威胁,有利于推进政治谋略,从而也就有利于及早解决华夏问题,战略价值极大。

    此一看法亦打动了裕仁,使之于6月15日的御前会议上询问陆军:是否可确保宜昌有了“裕仁圣喻“的撑腰,东瀛陆军高层当即坚定了长期占领宜昌的决心。于是,东瀛军参谋本部于6月16日发出暂时确保宜昌的命令,期限暂定为1个月。

    这一命令经过“华夏派遣军”总司令部、第11军转达到各师团的时候,走在最后的第3师团已撤出宜昌52公里,于是第3师团在骑兵第17大队、山炮兵第19联队配合下,调转头来再次向宜昌突进,冲破国府军队的阻击,于6月17日下午重新占领宜昌。枣宜会战就此结束。

    枣宜会战再一次显示了东瀛军的战力远胜此时的国府军队,如果没有伍伺仁派出部队助战,这次战役肯定又是一场大败,要知道这次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