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大明匹夫 > 第10章年

第10章年

头道:“舅舅,说是养鱼也钓鱼,还可以住宿,跟山庄差不多,就设在咸阳古渡周围。钓鱼的人可以把钓的鱼买走,也可以当场烹调,规模不小,大小鱼塘几十个,过了春就会开始。林场规模更大,投入十余万两银子。舅舅,到时候这一摊子,就交给舅舅你了。”

    王泰的想法,就如后世的农家乐,有深井和水车,他倒不担心水源。

    “百业待兴,这是件好事!行,这事就包在舅舅身上了!”

    吴盛心惊之余,立刻高兴了起来。这个外甥,胆大心细,也确实是走上了正道。

    舅甥二人正在说话,王二慌慌张张跑了进来。

    “公子,快出去迎接,孙大小姐来了!”

    “不用出去,本姑娘自己来了!”

    王二话音未落,孙世馨已经踏步走了进来。

    “王大哥,新年快乐,小妹向你恭贺新年了!”

    “贤妹,快坐,你怎么来也不说一声,哥哥我好派人前去接你!”

    王泰看了一旁的吴盛,不由得有些尴尬。

    “贤妹,我来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的舅父。舅舅,这就是府台大人的千金,孙大小姐。”

    吴盛赶紧起身,施了一礼。

    “在下见过孙大小姐!”

    孙世馨也是躬身还了一礼。

    “见过先生。”

    各人分头坐下,孙世馨和王泰说话,神采飞扬,针砭时弊,慷慨激昂,二人时而欢笑,时而争辩,兴高采烈,气氛热闹至极。

    吴盛暗暗心惊,孙传庭的女儿,果然是非同一般。女儿和王泰在一起,就没有这样痛快淋漓,书生意气。

    不过,看起来,这二人的确是良配。而且他也能看得出来,这女子对王泰,绝不仅仅只是以兄妹相称。

    他,也年轻过。

    “贤妹,既然来了,就多耍两天。明天咱们去南山打猎,这事我可答应过你。”

    说着说着,便谈到了王泰答应过的事情,谁知孙世馨却是摇头婉拒。

    “大哥,今晚我就得回去。你不知道,今天我都是溜出来的,要是晚上没看到我,我爹准会来个全城搜捕!”

    王泰哈哈大笑:“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流寇围攻西安城,抚台大人亲自坐镇!这真是出了大事啊!”

    孙世馨一来,王泰也没法离开,不过这也省去了他不少麻烦。后面接待客人的事情,便全部交给了王二。

    “王泰,新年快乐!”

    “神父,你也来了!”

    大堂中,王泰和鲁昭满面笑容,拥抱在一起,宛如多年未见的老友。

    这小半年来,鲁昭帮他造出了十几门火炮,燧发火铳也接近成功,而这一切,都拜托于南山铁厂生产的优质钢铁。

    二人的组合,可谓知行合一的完美典范,再加上大明匠工们的精湛技艺,这也使得铸造火器所需的硬件和软件不再有故障,可以顺利前行。

    “王泰,今天是过节,我想问你一下,你打不打算入教?你要知道,阳玛诺神父,可是一直对你念念不忘。”

    鲁昭是个聪明人,今天的日子特殊,她也趁机想拉王泰入教,成为他们天主教的教徒。

    至始至终,他都没有忘记自己的目标和责任,传教和发展王泰入教。

    “神父,入教是一件神圣的事情,我会仔细考虑,如果我仓促答应你,便是对耶稣不敬。我现在很忙,这些事情等我决定好了,一定会第一个告诉你。”

    “那就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

    鲁昭惋惜地摇了摇头。他也知道,这件事情不能勉强。

    “王泰,学校和教堂的事情,就拜托你了。”

    鲁昭始终还是忘不了教堂和传教的事情。

    “神父放心就是,一切都在计划之中,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王泰摆摆手笑道:“神父,听说金尼阁神父来华时,带了7000本自然科学书籍,如果可能的话,我要建一座大大的教会图书馆,让所有的国人都能看到这些著作。”

    金尼阁第二次来华前,为中国带来了整整一个图书馆的书籍。这些书都是精装本,无一重复,囊括欧洲古典名著和文艺复兴运动以后的神学、哲学、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最新成就。为了募集新书和仪器,金尼阁曾经漫游意大利、法国、德国、比利时、西班牙、葡萄牙等国,收集了精装图书7000余部。所收书籍和仪器在离欧时价值约一万金币。

    为此,金尼阁曾拟定了一个庞大的翻译计划,联络了艾儒略、徐光启、杨廷筠、李之藻、王徵、李天经等中外人士共同翻译出版这些书籍。不幸的是,1628年,金尼阁在杭州过早病逝,“西书七千部”介绍给中国知识界的计划也随之流产。

    鲁昭惊奇地点了点头道:“王泰,原来你也知道这些。要是能有一座大图书馆,有专门的翻译人员,我会向中国传教士教会说明情况,一定促成此事。”

    教堂、教会学校、教会图书馆,如果这些事情一一建成,并发生可喜的变化,传教的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

    王泰拍了一下桌子,振奋道:

    “神父,多亏你提醒,我还要建一座同文馆,培养翻译人才,贯通中西方的文化科技交流!”

    西学中用,没有专业的翻译人才,何来“师夷长技以制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