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覆殷商 > 第390章借宝一用

第390章借宝一用

中的答复,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聂伤送走了两个使者,心中冷笑:“两个虚伪的家伙,以为给我报个信我就感激不尽了?呵呵,任国若要动兵,不用你们提醒,我也能知道,哪里要你们来做好人。”

    “哼,想要得到你们需要的东西,就看你们给我的东西分量够不够了。”

    ……

    女人为了美貌可是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聂伤毫不怀疑那任国候妇的战争意志和急切之心。

    任国大军一定会来攻打斗耆国的,掌权的女人就算豁出性命也要抢回能让自己变美的宝物。

    任国是老牌强国,人口是斗耆国的五六倍,倾巢而出足能征发三四万兵马。还会裹挟周边的附从国一起来袭,军队数量会对斗耆国形成碾压。

    如果在其他时候,聂伤也不怕她,斗耆国的地形利于防守,他有十足的信心抵御任军的入侵。

    可是现在,却万万抵挡不住。

    斗耆国正处在投入转化产出的关键时期,国内急缺粮、物资,大量外来人口没有消化,人心还未稳固,正是最虚弱的时候。

    这种状态就像一家投资过度的公司一样,随时都会因为资金链断裂而破产,只能像走钢丝一样战战兢兢的维持。

    在和平时期尚且如此困难,一旦发生大规模战争,后果可想而知。

    “嘶,疯婆娘发疯,可是害死我了!”

    聂伤头疼不已,右手抚着额头直吸凉气。

    任何一个有点政治常识的人,都不会在夏收时动兵。

    夏天多阵雨急雨,谷物也不能太熟落地,抢收熟谷的时间十分短暂,需要足够的劳力才能最大限度避免损失。

    这个时候出兵,国内的壮劳力都走了,谷子谁去收?一个运气不好遇到暴雨,一年的收成可就葬送了。

    农业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没有粮食一切都免谈。任国虽然底子厚,误了一季谷子的收获,也是伤筋动骨的损失。

    除了时间不合适,先期准备也不足。

    战事太仓促了,任国人不论物质上还是心理都没有任何准备。大家都一`门`心`思想着收谷子呢,突然要去打仗了,军心能稳才怪。

    在这种情况下劳师远征,去进攻一个占据地利的能战之国,简直是自讨苦吃。

    即便运气好到爆棚,顺利灭掉了斗耆国,也会元气大伤,得不偿失。

    总之,脑子正常的人都不会做出这种蠢事。

    聂伤也正是算到了任国不会在夏收前来袭,所以才不怕激怒任国,敢强夺蚩尤之颅。因为夏收以后,斗耆国就缓过气了,不再怕敌国入侵。

    谁能想到!谁能想到啊!

    一个脑回路让男人无法琢磨的老女人,竟然为了她那奇葩的理由,不顾一切,悍然在最不可能发动战争的时候发动了战争!

    而这场战争,又正好歪打正着,击中了斗耆国的软肋!

    只要任国大军压境,不费一刀一矢,斗耆国就会自己崩溃。

    两国的所有男人都想不到,这个发疯的女人,居然瞎猫碰到死耗子,抓住了最好的战机!

    “要不,认怂一次吧,把蚩尤之颅给那老女人?”

    聂伤无计可施,很是丧气,可是又不甘心。

    祭所那里刚传来消息,他们已经破解了蚩尤之颅的秘密,马上就能掌控此物了。将来可以利用它制造大批异能战士,对斗耆国意义重大,让他难以放弃。

    踌躇之时,叫来几个谋臣一起商议,总算想出了一个应对之法。

    一个字——拖!只要拖到夏收之后就能破局。

    于是很快就有一支使者队伍赶到任国,带着重礼求见任国候妇,领头的斗耆家族的一位德高望重的家老。

    此人见到任国侯妇,说斗耆国国主自觉做了错事,异常懊悔,祈求侯妇的谅解,并愿意把蚩尤之颅奉上。

    任国候妇喜出望外,急不可耐的索要宝物。

    家老却道,斗耆国穷困,今年一下多了很多人口,土地产出养活不了这么多人。因此国主才抢夺蚩尤之颅,以此为媒介,向神农祈祷丰收。

    请侯妇看在斗耆国快要饿死人的份上,暂借宝物一用,等到夏收过后,一定将宝物送还。

    那侯妇很是失望,欲要发怒时,却见大厅内所有贵族都出言赞同。

    贵族们这下有了不出兵的借口,她若再强逼就是无理取闹,会犯众怒的,立场不禁有些动摇了。

    又见斗耆国使者胆怯卑微,哭泣哀求,不停认错,应该不敢欺骗自己。于是放下执念,终于答应了借宝之事,也不再出兵。

    两国贵族们同时长出一口气,都庆幸不已,一场兵灾暂时消弭了。

    骗过任国候妇,聂伤总算放下心来,开始紧锣密鼓的准备战争。

    双方实力悬殊,正面作战斗耆军取胜的可能性极小。即便侥幸打赢了,也会伤亡惨重,不但打断了发展进程,还会被其他方国渔翁得利,陷入长期不利境地。

    好在斗耆国的地形便于防守,又有强大的水军截断水路,只要凭险而守,就能耗退敌军。即便是最糟糕的局势,防线被快速突破,汶北失守,也可以撤回到都城县。

    斗耆国人在都城县经营了数百年,周边全是险关,只要把马山关一封,数万敌军也啃不动,早晚会粮尽而退。

    马上就要夏收了,不能征调国民。聂伤便大力整训戍卫军,有军职的贵族也要参加戍卫军的日常训练,还要求各个家族和领主尽量抽出时间训练民兵。

    官府也放下夏收以外的其他事物,全力应对战争,调配人手和物资输往南方前线。国中正好有上万夷人移民在各处施工,都调到汶水一线,在前方构筑防御工事。

    聂伤打算在宿城设立第一道防线,由水军配合宿人守城,再在汶水以北设第二道防线,集中力量防守汶北平原。

    防线又分东西两段,西线为重点,任国大军肯定会沿着水路攻击西线。东线也不能放松,白石乡驻军配合鄣国防守白石山到云山一线。

    国内在进行战争动员,几路使者也奔赴各方寻求援助。

    (感谢书友:圆圆,151028105625542,无花一支烟,江阳耀,欧业89投出的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