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大明王朝1587 > 第二章 海贸之利实乃为百姓所获(下)

第二章 海贸之利实乃为百姓所获(下)

钧叹息道,

    “是朕留不住林道乾这样好的人才。”

    朱翊镠咽下口中的食物,忙安慰道,

    “小民唯利是图,皇上不必为此感伤。”

    朱翊钧想了想,追问道,

    “那除了这些专事生产生丝瓷器的工人,可还有其他甚么人依赖于海贸生存?”

    朱翊镠答道,

    “还有疍民。”

    朱翊钧问道,

    “疍民不就是生活在水上的连家船民吗?”

    朱翊镠道,

    “是啊,不过这闽浙粤的疍民按照其所居的水域,又可以进一步分为沿海疍民、内河疍民和沙田疍民。”

    “沿海疍民主要分布在闽粤琼沿海的主要渔港,内河疍民分布在珠江、韩江和闽江下游,尤以珠江口最多;沙田疍民分布在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沙田区。”

    “据臣所闻,现今仅广东一地,其疍民人数就在五万人以上,他们一般活跃于外国船只和中国商船出入的港口和岛屿附近海域。”

    “由于他们善于操舟,海商就会利用这些疍民,或是让他们把货物从山区经水路运到港口,或是让他们从海岸运到走私小岛上,反正为了逃税,海商们甚么法子都想得出来。”

    “不过疍民的主要用处还是服务于远洋商船的补给,无论是外国船还是中国船,只要给银钱,这些疍民就会帮忙补充船只的淡水和食品。”

    “他们以此为生,又本来就生活在水上,朝廷无论是想进剿还是招安,都很难对他们有所处置。”

    群众基础太过广泛,纵使朱翊钧是见多识广的现代人,一时也想不出甚么好法子,

    “难以处置,就先不要处置,这些人自古代百越时起就生活在水上了,也不是朕一时想禁就禁得了的。”

    朱翊镠笑道,

    “皇上圣明。”

    朱翊钧道,

    “除此之外,可还有自海贸获利之民?”

    朱翊镠想了一想,道,

    “再有就是牙人了。”

    朱翊镠顿了一下,又道,

    “不过闽粤的牙人也不能都全算是小民。”

    朱翊钧问道,

    “这又怎么说?”

    朱翊镠道,

    “牙人就是陆地行商和海商之间的中介,个个都精通好几种洋文,一种叫‘揽头’,另一种是铺行和夷商纲纪。”

    朱翊钧问道,

    “这两种有甚么区别呢?”

    朱翊镠笑道,

    “揽头是半官半商,铺行和夷商纲纪却是广东布政司许可的经商衙门。”

    “现在广东、濠镜的揽头大多都是福建人,他们一是负责为海商评估市价,二是代洋人缴纳饷税。”

    “至于铺行和夷商纲纪,则是专门为广东布政司负责夷货销售、国货采购和商品加工,广东官府所需的外国商品皆由其代为购买。”

    李太后插话道,

    “其余的可以不管,牙人却是首先要安抚好的——让洋人进广州已经够开恩的了,要是再没了牙人在中间斡旋,那洋人岂不是就大摇大摆地进到内陆来了?”

    朱翊镠道,

    “老娘娘说得正是,臣也是这样想,宁愿让广东布政司麻烦着点儿,也不能就这么放任洋人进内陆。”

    “他们在海上做做生意倒还好,要一进内陆,指不定得出多大乱子呢。”

    居留澳门的葡萄牙海商能去广州交易会却不得进内陆也是事实。

    明廷对澳门葡萄牙人前往广州交易会的人数有严格的限制,葡萄牙海商一般只能委派几个代表在白天前去,而且必须乘坐广州政府指定的交通工具,同时被严格禁止在广州城内随意走动。

    因此这就给了牙人牟利的可趁之机。

    朱翊钧知道,晚明在广东的福建揽头大部分都受当地政府的差遣。

    他们虽然以个人的身份在葡萄人面前出现,但手中玷官剥商的权力,始终都来自于官方的赋予。

    “那也不一定。”

    朱翊钧淡淡道,

    “现在洋人没进内陆,乱子就已经不少了,他们就是进来了,也不影响咱们甚么。”

    李太后又递过一枚剥好的栗子,朱翊镠却像是吃够了,他往身侧一挥手,相当豪迈地拒绝了李太后的投喂,

    “这洋人能闹出的乱子,和大明原来有的乱子都不一样。”

    朱翊钧奇道,

    “怎么个不一样?”

    朱翊镠道,

    “广东布政司把濠镜许给佛郎机人自治,皇上可知他们是怎么自治的?”

    朱翊钧道,

    “朕猜不着,四弟且说罢。”

    朱翊镠忽然一瞪眼睛,圆下巴下面的粗喉结都跟着抖动了一下,

    “皇上要是知道了,必得龙颜大怒!”

    “臣也是到了广东才晓得,原来那洋人的官,竟然都是濠镜市民选举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