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都市言情小说 > 溯流文艺时代 > 第三五五章 调子起得有些高(第二更)

第三五五章 调子起得有些高(第二更)


    一旁的于东从头到尾没说过一句话,其实他写这部小说的时候并没有想这么多……也不能这么说,他写小说的时候也想了很多,但是不会像沈昌河他们想这些比较学术性的东西。

    比如沈昌河说《人群》让沪语在口头语转化为书面语时实现了音与意的兼容,于东也想了,但是他想的就是保留沪语的特点,然后让非吴语区的人也能够看懂。

    而且他凭自己也做不到,很多时候都要靠程砚秋帮忙。

    但是这样的学术研究会,于东是理解并且熟悉的,因为他自己之前就参与过很多次,只不过像今天这样有分量的还是第一次。

    他们似乎也没准备让于东发言,只是偶尔跟他搭两句话,更多的是不想让他坐着太无聊。

    而于东在旁边听了好一会儿之后,也终于明白程会昌为什么要来参加这个研究会了。

    老先生从头到尾一直都在聊跟古典有关的东西,从文白交织的古典式样语言再到说书人的写作手法,围绕的都是古典二字。

    后来就形成了一种场面,程会昌讲几句古典,大家跟着一起分析一段,然后李钦讲几句创新,大家又跟着分析一段。

    整个研究会的话题,就在古典跟先锋之间反复横跳。

    有意思的是,大家都没有觉得有问题。

    或许他们都乐在自己所讨论的东西里面,没有关注,反而是于东这个旁观者看得最清楚。

    后来,于东又想起卞之琳的那首诗,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他们这些人在研究于东的小说,而于东则在一旁研究他们。

    原定两个小时的研究会,一直持续了三个多小时,会上大家话没少说,茶没少喝,眼也没少抽。

    二十多个人,大半都是烟枪,程会昌八十多岁了依旧手不释卷,烟卷的卷。

    于东没喝几口茶,却上了不少次厕所,主要是为了出去呼吸新鲜空气。

    等到研究会结束的时候,沈昌河对李钦说,“李主编,今天咱们讨论的内容,就劳烦你们这边总结了。”

    李钦笑着挥手,“沈主任放心,交给我吧。”

    研究会当然不能白开,开了之后肯定需要一些纸面资料,以后方便查阅。

    沈昌河的意思,还要让李钦写一篇文章,把今天会上讨论的这些东西总结一下,浓缩一下,然后发表到一些报纸刊物上面去。

    “程老,晚上一起吃个饭?”沈昌河一边收拾资料,一边问程会昌意见。

    程会昌扭了扭脖子,笑着摇头,“年纪大了,这才坐了没几个小时就感觉有些乏了。吃饭我就不参与了,你们去吧。”

    沈昌河点点头,他也知道程会昌的身体状态,今天能在这里坐三四个小时已经十分不容易了。

    “那我送你回去。”

    “不必。”程会昌摆手,“还没老到这个地步。”

    随后程会昌又看向于东,笑道:“于东,有时间多来金陵大学坐坐。你虽然在金艺授课,却教的戏创专业,于你的才能多有浪费。金陵大学的中文系还算过得去,有时间多来交流交流。况且你岳丈是系里的副主任,这也是彼此的缘分。”

    于东忙道,“一定,一定。”

    程会昌点点头,又继续说,“下次如果再来,记得一定要告诉我。我还知道你写过一首诗一首词,都很不错,下次有时间我们可以交流交流。”

    “程老过誉了,我那只不过是信手涂鸦,实在贻笑大方。不过既然得程老垂青,以后再来,必然会去叨扰。”

    “这便好,我走了。”

    随即老先生跟众人摆摆手,慢慢地往外走。

    众人就这样站着看着老先生背影,也不动身,一直等到老先生大概走远了,沈昌河才挥挥手:“我们去吃饭吧。”

    去吃饭的路上,于东又被学生们认了出来,而且还是下午见到的同学。

    不过这些学生也很聪明,先喊了声“校长好,各位老师好”,然后才看向于东:“于东老师开会结束啦?”

    等到学生走后,沈昌河好奇问道:“他们怎么知道你来开会?”

    于东笑着解释,“下午来的路上被学生们认出来,给他们签了会名,所以耽误了一点时间。”

    沈昌河笑道:“原来还有这么一茬,我说你怎么踩着点到,老程明明说你要提前来的,我还在他办公室等了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