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筑宋 > 第22章 新军

第22章 新军

些纨绔早忘了这件事,所以若有人能接手,大名府感激不尽。岳飞也是没辙,那就看看去?结果就看顺眼了,一口气给他挑出七千多人。

    甚至其中有千余人,还是状元郎在燕京收编的大宋精锐。加上岳飞平定军的一两千老班底,这下子,连基层武官都要泛滥了!

    但是你挑剩下的人也不能不要啊!大名府的赵野、杜充们就不愿意了。最后是宗泽虱子多了不痒,那就全给送来磁州吧。

    那些纨绔此后再要过来折腾闹事,就叫他们找老夫好了。

    岳飞这次大战回来,他真正剩下的精兵也就一两千左右。但他带回的战马却非常扎眼,整整八千多匹。岳飞自然还要坚持他“骑马步兵”的套路,然而战马就要缺口七千匹。

    宗泽穷尽磁州,也只给他送来两千匹堪用的马匹。最后还是范仲熊亲自跑了两趟海州,陪着小心说话,总算“租赁”回六千匹清一色的辽东战马战马,岳飞欣喜欲狂。

    对海州议会来说,这也是没法子。背嵬军的名字都是安公子定的,何况安公子此前收编的燕京千人精锐也在背嵬军里。

    更主要的是,人家岳鹏举的战绩确实能够说服人呢!两个月的战事下来,大宋能打的兵就基本浮出水面了。

    韩世忠、岳鹏举都是一等一的战阵天才。按照贺太平的说法,哪怕我海州的靖海忠义社怼上他们,也难言必胜。

    但是这样的精兵,岳飞才两千人,韩世忠三千人,靖海忠义社大约能搜刮出两万精兵。金国最是实力雄厚,他们不差了韩岳二人的精兵,足足有十万众!

    其他汴京郭药师的两千兵,刘琦的五千兵,王禀的三千兵,理论上也应该不差,但是没有实战的检验,谁都说不上孬好。甚至郭药师那两千兵,就根本不能做指望。

    所以,必须迅速武装岳飞、韩世忠的兵马。至于怎么武装,陈颙的原则就是除了迫击炮、火绳枪以外,其他军械都可以。

    这却是蓝细禾的主意,“猫教老虎,可不能连爬树的本事都给了。”陈颙深以为然。

    所以,战马也在“可以”的范围里。自然,岳飞其他的定制军械也都一一满足。弄得洪七都有意见,因为岳鹏举总是不按牌理出牌,他要的一些大刀大斧,也都是邪门歪道。

    “以战车一千二百辆,每辆用五十有五人。一卒使车,八人推车,二人扶轮,六人执牌,辅二十人执长枪,随牌辅车十有八人,执神臂弓弩,随枪射远。

    每战以长枪居前,坐不得起。次强弓,次钢臂弩。约贼相搏,至三百步内,则钢臂弩先发,一百六十步,强弓并发。骑为两翼蔽于前,阵成而骑退。”

    岳飞这次感受最深的就是耶律余睹在瓶形寨的无奈了。地形、大雨都限制了他的骑兵发挥,最后生生把数千精锐葬送在初出茅庐的岳某人身上。

    所以岳飞认为,以步制骑并非不可行。若能限制其快速机动性和冲击力地形,则骑兵的优势就不复存在。

    反骑兵作战时,我军需占有利地形,或人工制造有利地形。比如使用战车,拒马桩,铁蒺藜等阻挡骑兵冲锋。以钢臂弩密集持续不断地杀伤敌骑兵。

    敌军迫近,就以密集队形,用长柄大刀,大斧,长枪作战,以此打败敌军骑兵。无论如何,海州还是一一满足了岳飞的一些不良癖好。

    当然,海州这里也要派去“观察员”,指导背嵬军的军制改革。最重要的就是在背嵬军中广设参军,其意图一是为储备人才,二是为主将决策之时集思广益。

    此外又在统制司设“都参军”一职,主要掌管日常训练,以及作战方案的筹算、谋划。然后就是坚持“护军营”的编制和权限,为此,甚至吕子曰都要跑来磁州一趟。

    监军不允直接领兵或指挥作战,但他却能掌管一军的护军营。包含了医护、卫队、参军、都虞侯、后勤等等,当然,统制使、副统制使和监军也在这个编制内。

    背嵬军的战力无双,来自于主将岳飞的能力。但是岳飞却不能轻易出护军营,这既是保护他的安全,也是某种监督。

    背嵬军是大宋的军队,不是某人的私家军队,这点事,最好从一开始就要掰扯清楚。

    岳飞纵然对这件事有点不舒服,但在看到海州派来的观察使吕子曰那种近乎冷漠的不容置疑时,心中也是一突。若自己不愿在此事上妥协,恐怕就不会再有背嵬军了。

    自己对朝廷的忠心天日可表,又有何不能对人言的龌龊心思?更何况,放弃自己一点行军自由为代价,却能杜绝了监军对军事指挥的指手画脚,其实也很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