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筑宋 > 第182章 郭药师

第182章 郭药师

格怯懦,但他毕竟才是一个二十六岁的年轻人。

    年轻人,都应该容易冲动才对。赵桓贵为大宋官家,却无一毫得意的机会。他的父皇,也就是太上皇赵佶,离岗不离休,经常要给他这样那样的指示或提示。

    让赵桓尴尬的是,太上皇的旨意,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比他这个大宋官家的旨意更正确、更精准、更老辣、也更得人心。

    但他赵桓却是大宋官家,不是提面木偶!也许因为过早处在太子位子上战战兢兢,赵桓似乎没有经历过青春期的叛逆时光,如今在他二十六岁时,终于补上这一课。

    “隔阻内外”,其实就是从梁方平调去郭药师军中监军开始的。安兆铭的各种苦头,也是从那时起变本加厉起来。

    然而他的父皇却并未收敛几分,他依然还在“善意”地坚持他的训政!在赵佶的眼里,儿子永远都是长不大,需要父亲的引导。但是儿子,其实已经长大了。

    所以,赵桓开始不顾一切地叛逆起来。总之,太上皇说往东,他就往西。说要上天,他就入地。太上皇让他安静地一些,他就要千方百计去作死。

    一点脑回路都不带的鲁莽!赵桓的心理实在太脆弱了。

    大宋没有钱了!甚至赵桓都不知道为何会没钱?去年的救灾、军备,不是都花的海州钱粮吗?那么为何如今就要缺钱了?

    这就很让人无语。因为海州的钱,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它是裹挟了地方州县的钱在生发。海州发行的债券,最大的客户群其实还是各地州县的税银故意存放在乾贞记生息。他们只是延期递交汴京,多赚一些利息而已。

    就算不计较这些,河东、河北、京东两路,总共四路地方忽然没有产出,或者产出的钱粮都被金国和边军卷走,你还想有钱?大宋一共才二十三路的生财之地!

    如果说,前面的这两件事情都让他着急上火,但却毫无办法的话。那么的确只剩下金国的威胁,这件事情可以由他“做主”了。

    赵桓很容易就能把所有事情串在一起。父皇成了太上皇,是被金国逼的。大宋缺钱是因为要备战,备战是因为金国要入侵。

    所以?只要解决了金国,此前的所有问题全都迎刃而解。可惜赵桓不知道,最重要的事情,反而不是最急迫的事情,也是最难搞定的事情。

    宇文虚中只想在金国内部找到高层人物下手拉拢,到了赵桓这里就想要一个内应。意思都是一样,只是宇文虚中偏于间谍察报,赵桓却更青睐策反举义。

    但是这样的人,并不好找,甚至他们连个合适的人选都没有。赵桓很自然就想到了郭药师,他在北面的人头很熟悉,问问老郭不就行了?

    郭药师本来还有些惶恐,不知道赵桓忽然找自己何事?等到赵桓拐弯抹角说出想法后,郭药师目瞪口呆。这种作死的事情,怎么可以由一国的皇帝干呢?

    昔日张觉事件后,王安中和郭药师说过的话,老郭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可是现在官家要做的事情,却又不是王安中说的那样逻辑缜密了?

    “此官家非彼官家也!”郭药师心中叹息,决定还是不要把自己在北朝营造的人脉送给官家去祸害了。不过有个人倒是可以试试嘛!

    耶律余睹啊!自己此前在大辽怨军中左右逢源,曾经很快活了一段时间。偏偏那时就有耶律余睹要给萧干进谗言。说自己有反复之志,劝萧干阴谋处置自己?

    现在好了,自己是反复投了大宋,可逆耶律余睹不也是反复投了他大金?!

    想起此事郭药师就很后悔,当时若不是他耶律余睹先投大金的话,我郭某如今也该是大金重臣了!何至于如今困顿局面?

    现在嘛?老郭决定要好好阴一下耶律余睹。就让大宋去策反他好了。无论策反结果如何,耶律余睹都是在劫难逃了。

    成了,无非投到大宋来。那又如何?不说昔日张觉的下场,便是自己也能弄死他。不成?不成就事发呗,他大金是不可能重用一个曾经被人当做策反目标的人。

    何况这种事情,一般不成的概率更大些。所以那些成功的策反事件,才会被史册记载。甚至就是因为这类成功的事情太稀少,才会被记录史册。

    只是这些干他老郭何事?这都是官家和宇文虚中干的!

    郭药师并未言之凿凿去热心介入,他只是干巴巴地讲述了他在辽国时的一些故事,泛泛提了几个北地的人名,其中就有耶律余睹而已。

    官家,自然有他自己的办法找上耶律余睹,郭药师一点因果都不愿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