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筑宋 > 第一部 筑草之城 第161章 赈灾

第一部 筑草之城 第161章 赈灾

降宋了,但是他那三十万众的残部,却因为杨惟忠、辛兴宗的嫌弃麻烦、费粮食,全被这两个军中纨绔给一股脑被赶进了海州府就食,惹来赵子庄的“抗议”连连。

    相州陶俊、贾进的义军被岳飞百人冲散后,又在河北游荡了几个月,终于还是缺衣少食,宣和七年初,贾进领的十万人犯进海州界!甚至连路费都帮赵子庄给省了。

    此外沂州武鬍、徐进,莒州徐大郎等势力也都在万人以上。他们或攻打州县,或啸聚山林。所到之处疯狂诛杀地主、官僚,官府“巡尉不敢抗,县乡不敢守”,纷纷弃官。

    然后就有海州知州赵子庄看不下去,连续派出队伍过来平乱。如今一年多时间下来,海州府的实际所辖,已经囊括了沂州、密州、莒州等地。

    明社正在到处发展地方分支,组建乡民选举自治。甚至北海的青州、滨州、济南,也都渐渐进入明社的掌控中。各处纷纷忙着抗害救灾,租赁田地耕作,发展得如火如荼。

    与青州的麻烦相比,沂州、密州、莒州等地的豪强早已被盗匪灭家多次了,田宅土地都直接都被明社整理造册后租赁出去,效率可比青州快多了。

    但是青州的蓝细禾,如今却已进入决战时刻。青州粮价高达十七贯一石!而青州手中掌握的粮食资源,也早已是天文数字。李俊甚至已经回军了,巨大的粮船就浮在海上!

    自从占婆的海盗被李俊绞杀在琼州后,他们就再无实力对抗海龙王的肆虐。如今罗闲十、雷横结伴驻守占婆,他们的任务就是不断拿鞭子督促占婆人下田收粮食,再给他们发薪水。

    然后再用一些海州的好东西吸引他们的兴趣。有了兴趣就好办,这些占婆人从此只要有了兴趣需求,就会自己下田收割粮食,然后去占婆总督府找罗大人换来那些兴趣物品。

    所以,青州如今是万万不会缺粮的!而在这些豪强与蓝细禾连续一年的对峙关扑后,青州也早已成为河北、山东粮价的风向标。

    如今河北残破动荡,虽然官府有赈灾、兴修水利,招募厢军。但是经过地方胥吏层层盘剥后,民间能得多少救济,灾民饿死多少人,究竟还有多少人留在河北?都很难说了。

    多数的河北盗匪,最终都是在一头扎入了山东诸州县后,渐渐就没了消息。有些地方州府也曾想要抑制过粮价,然而始终难以如愿。青州从不抑制粮价,却从未饿死过人。

    有样学样,济南、滨州、潍州、登州等地也都相继跟进,治下的灾民们始终也能有一口汤被吊着,饿不死,也吃不饱。只要跟着积极做事,甚至连吃饱都不算多大的难事。

    说到底,因为粮价不断被抬高,所以总会有粮食忽然从哪个角落里冒了出来,被明社大赚一笔。然后地方明社的手中粮食也从未认真缺过,民间粮食配给制度渐渐被完善。

    地方水利的兴修倒是焕然一新,海州出产的打深井吸水灌溉技术也被迅速推广。看看这样的苗头,以及最近的几场春雨,山东之地,到了秋天就能走出大旱的阴影。

    眼看春雨落了下来,那些和蓝细禾对赌的青州豪强们,渐渐坐不住了。

    “十七贯一石的粮食,可以出手了!俺们家的粮食已经堆不下了。”青州豪强周文彩焦灼地嚷嚷。他家本来有五百多石存粮,如今随着粮价对赌,已经储存到三千石。

    因为青州粮价的走高,他家的财货也基本被套了进来。积蓄粮食的均价达到九贯一石,要是现在出手卖掉,每石能得利八贯钱,一下子就要赚到两万四千贯?

    对他这样的中小豪强来说,不少了!也该知足了!但是,其他的人还在犹豫中,他们的预期是要达到二十五贯一石。

    但是如今的粮价波动厉害,几次高低震荡后,就横在了十七贯。

    再去市面上买一批进来,把粮价拉高再说呢!反正不用担心财货的事情。济南府的几个大佬都是从汴京来的,人家后台硬着呢。

    所签借贷、买粮协议也很实诚。没见到边境的高衙内都在上蹿下跳吗?据说就是这群纨绔子,就是捣鼓粮食最少能有百万贯的财货入账呢。

    特喵的一年搂钱百万贯?怎么看那高衙内都不像经营有方的人物!那么就是人家的爹娘在后头支招呢。那都是汴京的贵人啊,咱们跟就好了!

    最后使把劲,把粮价搓上二十贯左右,然后不拘多少就开始慢慢放粮吧?想要赚到吧贯钱并不容易,因为你在放粮过程中,粮价也会下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