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筑宋 > 第106章 循吏

第106章 循吏

组织可以调配人事,但他不能直接管民、管军的。

    此前是咱没成气候,郁洲岛也要做个样板,这才让组织亲力亲为。现在?他们要考虑更大范围的人事考察、培养,制度监察、设计,根本没精力再管民事了。

    这民间的事情,件件都是琐碎事情。咱们把它一件件地理清楚了,这个地方自然能够生发起来。这才是组织上重视咱们的原因。

    若是在大宋朝堂上,咱们其实就是一届循吏,不会风花雪月,是要被那些朝廷大员看扁的。可是那些朝廷大员,却个个尸位素餐,不理民间疾苦,所以组织上也很难相信他们。

    这次过来的第一件事,是要代表组织和你谈话一次,去掉包袱,轻装上阵。第二件事,却是要送走他钱伯言。嗯嗯,估计老赵明日,就没有今日这般滋润的小酒可以喝啦!”

    “来来来,一起走一个!”赵子庄拉着蒋仝和张伯奋,一口焖掉杯中的白酒。果然好酒啊!若非在汴京和安公子的深谈,自己这辈子也不会看透这些大道理呢。

    “嗯嗯!”蒋仝满心欢喜,被人信任的感觉真好啊。现在就等新任县令过来交接就好。

    让他万万没想到,新任县令就一直在他身边陪酒呢。原朐山县尉,权知怀仁县令张伯奋尴尬地坐在蒋仝眼前,等着老蒋目瞪口呆地回转心神。

    “你,你?那啥,朐山县尉谁接手啦?”蒋仝无话可说,随口问道。

    “喔喔,那个呀?舍弟张仲熊的资质刚刚到,他就顶缺了。”张伯奋还是有些拘谨。

    “哈哈,哈哈!”蒋仝高兴地在张伯奋肩上拍了一巴掌。

    好好干,老夫去也!

    赵子庄在金州,甚至连屁股都没坐热,就被紧赶慢赶地赶来海州接任钱伯言的差事。或者说,他这才真的叫做“镀金”。

    在大宋,一般这种情况都是发生在朝廷大员身上。但是今日盘踞海州的朝廷大员钱某人,却没有老赵这样的仕途得意。

    钱伯言此前想离开海州,没走成。现在他想留在海州,也留不下。

    至于为什么?老钱也很疑惑。汴京里的那位三皇子,曾经对他很多期许。但他除了弄出一个海晏风清的政绩,其他事,所谋皆不中。

    但是这个海晏风清,其实也跟他没有多大关系。说到底,那个安兆铭在海州信任的官场人物,还是几个“胥吏”出身的赵某人、蒋某人、王某人!

    蒋仝、王大猷都是海州的下属县令。赵子庄的背景,也在海州之地。此后南讨方腊,北伐辽国,那是入了童太尉,喔喔,广阳郡王的口袋。

    但要看今日光景,那个童太尉,也是给别人做嫁衣裳。这个赵某人,依然还游荡在张叔夜、安兆铭的池塘里,童太尉只是帮人养鱼而已。

    钱伯言慨叹良久,自己也不是没有机会掺和进来。海州的生发利润,一年流进自家囊中,不下数万贯。如今去济南,又哪里去找这样的营生收入?

    可是自己,却是朝廷学士呢!三皇子青眼有加,怎么可能陷在海州这种泥潭里?要说钱伯言的心思,依然还在朝堂上的各种意气风发中。

    海州,不过他暂时的栖身之地而已。

    说实话,钱伯言也曾暗自检讨自己,需要多大的身价才能与他安某人“同流合污?”若能得到前任张叔夜的待遇,他钱某人会不会认真考虑每年进账的那几万贯财货?

    但是,这都不可能的。张叔夜和安兆铭是亲戚,这也不说了。人家一起打过宋江,南讨过方腊。这种关系,就不是自己这个外来人能够渗透。

    这样下来,安兆铭就没法放出更多东西在海州了。难道等着他钱某人勾结朝廷某些人,过来一锅端了吗?所以这一两年的布局都是在偷偷摸摸的进行。

    哪怕乡下的怀仁县,也比海州城、郁洲岛好做许多。因为钱知州的眼睛,始终盯着这俩地方。海州的消息,也不断被他送去汴京。

    当然,这些“消息”的时效性就很可疑。因为安宁在汴京放出的消息,比他更加火爆。

    此前数月,汴京不断有信往来,问及安兆铭的过往经历。钱伯言把自己的观察所得回复过去,得到的却是更多的疑惑和矫正。

    安兆铭在宫中,也有很深背景?!安兆铭在杭州,曾让童贯另眼相看过。甚至官家,可能也知道他安兆铭!九皇子、还有某位帝姬,更与安兆铭打的火热。

    反复地提示、矫正,就意味着汴京城里的那位三皇子,对他钱伯言的不满溢于言表。

    这是一个巨大的篓子,钱伯言却不知道是怎么捅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