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筑宋 > 第105章 入不敷出

第105章 入不敷出



    用轴承改良的车轴,不但省力气、载重大,而且使用寿命长的一塌糊涂。此前民间车轴寿命,木头做的车轴能用几个月,铜铁做的车轴可以用上一年半载。

    现在的车轴?用不坏呢。当然,在橡胶没有推广前,车轱辘的损坏频率还是无法保障。

    总之,看看大伙的努力成绩很不错。但是,这一年乾贞记的收成也被整没了。原本的结余计划是一百五十万贯,现在都被花光光了?

    陈丽卿暴跳如雷,这是要动老娘嫁妆的节奏呢!眼看花钱的口子太大了,不但陈箍桶、吕子曰、柴进等人急得跳脚,便是陈颙也是头大不已。

    然而摊子已经铺开了,就没道理收回去。何况随便哪样东西,他都不舍得半途而废。

    旅顺、济州岛的队伍扩编、训练,哪个能停?济州岛骑兵不要啦?洪七的装备研发更加不能停下!粮食更加要急着储备的。没法子,现在只能指望安宁四处找钱了。

    要说道身手和功夫,陈颙可以对安宁嗤之以鼻。可是说到军略眼光、技术研发,陈颙就对安宁很服气。不过自己军略眼光不差,洪七技术也不错,安宁也并非不可替代。

    但要说到赚钱发财的手段,陈颙对安宁的崇拜,那真的能够媲美涛涛江水,不可断绝了。陈颙这辈子,就没见过比安宁更会赚钱的人。

    现在不仅仅是郁洲岛的生活水平直线上升,海州府的百姓生活,也在日新月异地兴旺起来。这并非是简单的某些群体在兴旺,而是惠及整个海州民间的兴旺。

    郁洲岛的那些工场,需要工人,需要原料,需要市场,海州府就是第一波被这些需求砸中的人。吕家沟的生猪养殖规模,大的吓人。可是依然更不上肉松、肥皂的需求。

    西军北伐失利,并不代表他们就要扎紧嘴巴不吃不喝。反而因为此前丢失了大量辎重储备,如今军中对肉松的需求,更加旺盛。

    都是一头猪身上的挂件,肉松买多了,香皂的销售就要跟上。不然这个生意就没法做下去,你总不能真的每天去挑肥拣瘦?不但猪不愿意,安宁也不愿意的。

    必须设计出经典的营销场景才对。比如?在集市上占个摊位,准备两件同样污浊的衣服现场清洗,一件用朐山香皂,一件用市场的皂角粉。现场比对的效果,不要太惊讶啊?

    总之,经过乾贞记两年的营销场景推广,四处民间对朐山香皂的需求,也日渐兴旺起来。洗衣服比皂角干净多了,价格却没有高出多少,非常划算。

    即便是最抠门的乡村老大爷,都能轻易算出一笔账来。同样的脏衣服洗到同样干净,用肥皂轻松搞定,用皂角就搞不定,还要捶洗半天?

    问题来了,咱们的衣服是怎么旧的,又是怎么朽的?是穿旧的吗?不对,那就是洗旧的,洗破的。那么,用肥皂洗衣服,抵得上皂角洗衣服的三倍寿命,老丈您怎么选?

    “嗯嗯?老夫当然买香皂了!不用你这样扳着指头算过来,老夫比你精明呢!老夫这辈子吃的盐,都比你吃的大米多!”

    不过单靠民间这样折腾,营销的范围依然扩展缓慢。肉松是军中消费,它的需求很刚性。而肥皂的兴起,还要市场步步深入地推广,没办法一蹴而就。

    而且民间的养猪也已成为规模,安宁当初可是大力提倡民间养猪致富的。现在猪养出来,总不能挑三拣四地不收。咱们收拢点地方民心,容易吗?

    那就推给朝廷椎买好了!虽然朝廷的椎买制度非常操蛋,但在操蛋之外,只要你舍得下本钱去关说,其实利润也很不错。

    虽然价格吃些亏,但是椎买的数量却能翻上多少倍呢,而且需求非常稳定,利于计划安排。陈掌柜在简单对比生发利润后,建议主动去上报知州大人,具本朝廷椎买吧。

    椎买的好处,就是能够带动一个行业的大发展。

    不说朐山香皂的发展历程,就像此前一直都被弃之不用的山间野果,酿出的果酒经过郁洲岛收购重新加工后,即便价格上翻了数倍依然供不应求。

    海州地方不知多少人家纷纷干起了采集野果酿酒的营生,甚至怀仁县西北的荒山野岭,还有郁洲岛上的沟壑废地,都被几家乡绅高价租赁,开始大面积栽培果树供应。

    海州府的精盐、炒茶这些营生,也都是朝廷椎买之物。甚至还因为入股投资,把那些乡绅人家的钱窖勾引一空。

    结果呢?大量货币投放的结果是,更多人的手头都有了闲钱。有了闲钱就要消费,结婚开始讲究排场,老房子需要维修、重建。

    钱财经手转了一圈,民生随之活跃,渐渐带来海州民间的一片繁华。

    这种自发的民间富足,不说钱伯言稀罕,甚至连安宁这种过来人都要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