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筑宋 > 第103章 海州总动员

第103章 海州总动员

领着陈丽卿匆匆赶来,焦头烂额的恓惶。

    要说此前的海州商贸,无非就是把海州产出的炒青、精盐、果酒、肥皂等物四处运输售卖,然后泊进来一些铁矿石、石碳、硝矿、红砂糖等物,进出之间的运力均匀,早已勉强。

    “但是如今随着郁洲岛到处收集粮食,铁矿石、石碳也是大肆采买,如今四面海船纷纷过来。但是产出之物,并没有增加多少运力。

    很多空船都在等着装货回运,不然咱们此后就要支付双倍运力才行!”运力上的分派不均让老陈头痛不已,这个的确是要解决的大麻烦。

    “而且此后大约也都是这个格局,运进来大量的原料,运出去少量的奢侈之物。陈先生,咱总不能把好好的海运优势变成劣势吧?”陈掌柜眼巴巴地看着陈颙。

    这个时代的货品,最怕的就是物资运输的规模和成本了。

    甚至大宋建都在汴京,而不是前朝的关中、洛阳,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要贪图运河水运的便宜。不然呢?朝廷何苦非要守在开封这等四战之地?

    所以,郁洲岛的产出,也必须要有大件的物事发卖出去才行。陈颙找到洪七,洪七也是神情一滞,终究没说什么,大家转转思路,看看什么东西好大件往外发运的吧!

    现在郁洲岛的炒青、精盐就能算大件了。肉松、肥皂、酒水,却算不得大件。白糖?拉倒吧。茶具倒是比较占地方,不过数量有限。

    “但是瓷器呢?不要太好的瓷器,东南正在恢复,家家都要添置瓷器的。可以放开给民间自己烧瓷器的,咱们帮他发运好了。”

    “嗯嗯,大宋的民间缺盐,但是盐却是官卖的,所以价格老高老高的。郁洲岛不缺盐,那就捣鼓民间做咸菜如何?

    酱豆、酱油、虾油,也都可以做出来,咸鱼也行。最后捣鼓出来的却是面条,加盐的面条。把盐混进食品里,几乎不要增加本钱。但在民间食用,却几乎不用加盐了?!”

    二人互相启发思路,一件件推敲定型。欲做面条,先要面粉。现在的郁洲岛,不缺粮食。岛上的水力、风力、畜力,其实也有很大闲置,那就工业化加工面粉、面条好了。

    随着钢铁和动力的解决,郁洲岛的面粉研磨工艺得到长足进步。把石磨换成钢磨,把不匀速转圈的驴子牵引石磨变成匀速的机械研磨,还加上了细密的筛网。

    精细面粉就出来了。这个时代或者不缺精细面粉,你非要在石磨碾磨的粗粉里挑一些出来,也不是不能办到。但那种出率和时间和成本,就很不划算。

    郁洲岛却可以把它工业化的大生产起来,成本上的优势就很明显。关键是,出货量大啊。

    “此外,火柴也很好做。”洪七翻看着安师兄此前留给他的那本巨大的笔记。要说这本笔记才是真正的天书,绝非那年赵都监花费了五千贯的《素描简要》可比。

    驹山之南就有磷矿,将红磷、硫磺用海带胶调和糊状,把小木棍伸进去蘸一点,晾干就行。火柴盒侧面涂上用海带胶拌和的红磷、琉璃粉涂层。

    使用时咔嚓一摩擦,光明之火就此燃烧。这玩意方便,价格?如今还谈什么价格?压低了发卖。民间的燧石取火,虽然颇有圣人法度,毕竟不如火柴方便。

    此外还有一些东西,却都是女人所爱。洪七翻看一会,面红耳赤。干脆抄一些给嫂子陈丽卿拿去研究。

    陈丽卿的武功很好,玩转这些,却不如李氏内行。两个女人凑起来随意捣鼓,居然也捣鼓出不少东西。比如内衣、乳罩、松紧带、骨瓷纽扣等等。

    最后甚至连女人专用是大姨妈物品也开发出来。因为做的精巧,价钱不贵,居然也能大受民间百姓欢迎。

    此外,东南建房子需要大量的石灰,咱们也鼓励民间烧去。洪七还意外发现一种叫做水泥的制法,红砖的制法。这些东西也都是抄录一下,丢给孔厚他们找民间琢磨去。

    总之,有乾贞记的榜样力量,如今海州民间兴办工商的气氛非诚火热。特别是怀仁县,蒋仝正在大力鼓励民间对接郁洲岛的学问,那就把这些民生东西拿去做吧。

    尤其咸菜、咸酱、咸鱼、面粉、石灰、陶瓷、水泥、红砖的,这些东西多是就地取材简单加工。怀仁县的农家过了农忙季节闲着也是闲着,就一样样安排给他们干去。

    然后乾贞记再四下乡玩命去收购装运。陈颙要的,无非就是帮咱们的货船装满回程。

    当然,乾贞记居间收集、发卖,也要收取一定的费用,这个叫做代收、代出。看着零碎,其实利润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