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筑宋 > 第79章 大海的规矩

第79章 大海的规矩

王侯毖。大星坠,干臣陨。你这么胡乱张罗,可不是在心怀叵测吗?你还想不想科举进士了?”

    呕啊?还有这些说法?那啥,燕青,燕青!赶紧把这些骨头拆了,抬到外面埋掉。不过这鲸鱼身上可有不少宝贝,咱们悄悄地干,别要那么嚣张就好。

    “这次南讨东南的首尾处理很好,咱们海州靖海军的里子面子都算赚足了。嗯嗯,这些海商也很不错,你把他们好好用起来,将来也能为朝廷出力的。

    但是你自己,却不能偏了方向。这是大宋,无论将来做什么,都要有个拿出手的身份才行。昔日包龙图可以喷口水到仁宗脸上,寇莱公也敢牵着真宗皇帝的衣襟让他坐下。

    你道为何?因为这大宋!始终是与士大夫共天下的。有了士大夫这身份,你便是朝廷的一部分。至于那些赳赳武夫,无论他们多少劳苦功高,却依然只是朝廷的鹰犬!

    便是做到狄汉臣又能如何?还不是惊惧而亡!如今的童太尉,呵呵,他将来如何收场,怕是也很难说清楚。老夫当年就是看透这些,才硬着头皮去考试制诰,混个进士出身。

    你将来也要做大事的,那就不能弱了底子。若你没有进士出身,天下人都不认你时,难道你还能杀尽这天下不成?所以科举的事情,需要认真考虑起来。”

    嗯嗯,这是张叔夜第二次和自己谈这件事了,只是这次更加苦口婆心。上次在杭州,童贯得知他不愿从军,也是一口道出这条出路。看来自己无论如何,都要勉为其难了。

    “姑丈所言,安宁也想过。不过安宁听说大宋朝廷取士,曾经说的明白,僧道还俗等人,都不能入科举考试呢,如之奈何?”

    “呵呵,你却是海州府怀仁县吕家沟人氏,从学的也是本地鸿儒宋子朗。何况昔日英宗皇帝有诏曰:工商杂类,有奇才异行者,亦听取解。汝安兆铭者,便是那天下奇才也。”

    这样啊?那啥,咱就赶紧办手续吧。对了姑丈,您在去济南之前,麻烦也帮俺和陈家小娘子的婚事操办了吧。这几日,她可清瘦了好多。

    你活该!提起这个,张叔夜就幸灾乐祸。你的什么海上明月词,如今传唱得海州到处都是!谁家小娘子能忍受未婚夫婿这样风流?她没拿刀砍你就已经很给面子了!

    这事?啧啧,大海上的事情,怎么也会传到海州来?然而这种风流韵事,又不涉及他海龙王的终极秘密,谁能忍住不说?何况那首词?

    当真是绝妙好词啊!连老张都要赞赏不已。

    此前张叔夜看到儿子张伯奋安全无恙,但是精神却很颓废,他的心中也是恻然,暗暗后悔自己的冒失、侥幸。若非安宁去的急,还不知道惹出多大的事呢。

    既然儿子的确不太适合领军,那就索性把他哥俩从义军中提溜出来,避过朝廷北伐再说了。张叔夜已经接到上谕,自己升转龙图阁直学士,知济南。

    想想当日安宁的判断,张叔夜喟然长叹。这朝廷北伐终究还是开始了,但是自己离开前,还要忙着把安宁进学的事情安排好。

    此前想着安宁能做个地方豪强就算不错了。现在看看,还是没能发挥出他的能力。

    总在地方上当个土财主胡乱厮混,的确有些屈才感觉。如今嘛,盘子里很不差钱了。所以地方豪强要悄悄去做,官场上的文章也该亮起来。

    海州府的州学名录上,安兆铭的学籍就被落在怀仁县吕家沟。海州府每年县学、州学考试都是放在秋季,这次也被老张略略调整点时间,好在自己离任前结束考试。

    所以安宁回到海州后,只是匆匆把事情分派一下,就一头扎入紧张的学习、考试中。自然连考联中,那些地方县令、通判并不愿在这些小事上杯葛张大学士。

    这种求学的事情,若是按部就班去做,安宁最少要四五年后才能如愿。那么三年后的汴京省试他就没法参加了,想要赶六年后的再下一届?

    怎么可能?那时早该靖康之乱亡国了,没有再下一届的说法。

    张叔夜虽然不知道这些历史大势,但他却另有担心。因为新来的海州府知州钱伯言,此前在知袭庆府时也讨伐过梁山泊。但他却被宋江一路杀透突围,流窜到楚州、海州生事。

    最后却被张叔夜得竟全功?钱伯言费了老大力气上下运作,才算捞到一点汤水喝。

    文人相轻,天下读书人的德行无外如此。就算钱伯言没法和张叔夜较真,但他对梁山泊的人,或者收留了梁山泊残部的安宁会如何看待,其实很难揣测。

    所以,决不能让安宁的科举之路阻在老钱手上。张叔夜几乎是抢在钱伯言入城前,才匆匆办好了安兆铭的州学资质。

    好悬啊?张叔夜和安宁都长舒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