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筑宋 > 第53章 助饷

第53章 助饷

点都没花头啊?”

    此前孙博彦只捐了六千五百贯,自然要坐在第二排。如今他增捐了六千五百贯,那就要向前移动一排,在第一排靠近中间的位子坐下。

    孙博彦恍然大悟,暗自侥幸。幸亏追加了六千五百贯,若是真的坐在第二排,那可丢脸大发了。

    多捐出五千贯自然肉痛,可是真要是坐不到第一排的位子?那俺们朐山的孙家,可就丢人到姥姥家了,毋宁死啊。

    何况还有那块石碑,啥时能够风化啊?我晕!

    蒋仝和风细雨弟向孙乡绅介绍这些规矩,他的声音不大不小,恰巧够让后面的怀仁县乡绅王鹤年、沭阳乡绅魏大忠等人听见。

    魏大忠没什么反应,王鹤年却连五官都纠结到一起了。

    老王他本来就清瘦,据说此老每日两餐,三月一肉,学的是圣人作风。而且他的家风严峻,全家数百口人,愣是没能养出有一个胖子来!

    所以蒋仝知道,此老就是个守财奴啊!

    蒋仝当真佩服安公子的小手段,这坑人的把戏一点都不带含糊的。这些乡绅是要坐第一排,还是坐第二排,或者坐第三排,这是个困难的选择题!

    钱财当然重要,但是比钱财更重要的,却是这些乡绅们的脸面。

    一个被乡人轻视的乡绅,他是无法保证富贵传家的。一个没能在乡间功德碑上留名的家族,他们?很快就要危险了!

    果然,王乡绅在递过一份拜帖后,就宣布也要增助饷海州府靖海军练兵费用七千贯。沭阳乡绅魏大忠却没有追加,人家直接打开拜帖,里面助饷一千万钱,没有虚头。

    安宁翘起拇指,怨不得沭阳县的王师心能够逼退梁山泊呢,感情人家不差钱啊。

    此后三县其他乡绅纷纷向前,既然知道怎么回事了,自然不能拉下面子。

    平时该坐哪,石碑上名字排在哪,那都是有定数的。现在也不过是把平时的规矩定数用钱粮重新确认一遍而已,即便肉痛,那也是无可奈何。

    朱仝苦笑连连,看着台下安公子那无辜的表情,真心有些抱怨。

    “钱粮都被你靖海忠义军得去,老夫却平白收了这些乡绅的怨念。简直是岂有此理!不成的,不能这样便宜你小子。家里还有个八岁的小孙子蒋干,就要交你去锤炼!”

    安宁正在看那些乡绅的表演若有所思,冷不丁打了个寒颤,这特喵谁又惦记小太爷啦?

    没办法啊,这刚打完宋江的梁山泊,马上再去打方腊。到处都要钱粮跟着呢。

    打仗嘛,历来都是烧钱的差事,张知州表示很淡定。他平定宋江的花费,就不下十万贯,这才打了几天仗?

    要说他才招募千人呢,就已经搞得海州府的乡绅们鸡飞狗跳,汴梁城的黑状子不知在相府、宫中压下多少呢。

    因为这次宋江们随军南讨却是打着招安自赎的旗号,所朝廷不打算给他们军费。能把战后伤亡慰助、封赏费用抠出来,就算万幸了。

    所以海州乡绅能够助饷多少,就需要仔细算计。

    掏人腰包历来都是极困难的事情。安宁也是不得已为之嘛。

    等到各大员、乡绅纷纷台上坐定,粗粗算过助饷钱粮,高达十九万贯,比自己上次多了一倍不止呢!

    既然钱粮搞定了,张叔夜这才起身,一一宣布此次平寇升迁功士奖赏细节。然后请出成立靖海忠义军的圣旨。

    台上台下众人都要起身拜过,再次落座,纷纷扰扰乱做一团。

    海州府靖海忠义军是一个都营的编制,定员三千三百二十五人。指挥使赵子庄,副指挥使安兆铭。下辖五个指挥营,一个青训营。

    第一营都营官张伯奋,第二营都营官张仲熊,第三营都营官宋公明,第四指营都营官卢俊义,第五营都营官史进。青训营都营官云龙。

    按照张大学士的意思,此次南讨逆贼方腊的,是由第一都营官张伯奋,第三都营官宋公明,第四都营官卢俊义,合计大军近两千。

    由指挥使赵子庄领军,以第一营都营官张伯奋充中军,宋江、卢俊义作为方面主将。大军即日开拔。

    海州府靖海忠义军指挥使赵子庄上台领军令,然后拜见长官并家乡父老乡亲,表示此战绝不坠了家乡父老的颜面。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方腊终不还。”

    台上、台下一片振奋,纷纷唱和激励。安宁却觉得赵子庄的这个兆头当真不妙。说好了咱们就是过去当配角,亮个相抢功劳的。

    怎么忽然就想变身悲情主角,非要决一死战的味道?人家童贯的西军能答应你吗?这老赵!都是在作死呢。

    人气少歇,赵子庄下去率队这就开拔。按照惯例,他们要离开海州城三十里后在沭水北岸扎营,整修甲胄。

    然后第二天等着张知州、刘督监、安宁等人过去商议军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