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都市言情小说 > 重生1985当文豪 > 第两百八十章:新作:剧本《神探狄仁杰》!

第两百八十章:新作:剧本《神探狄仁杰》!

个风云变色,波澜壮阔,正处于改革开放的重要时期,“法”与“情”,早已成为了一个十分有争议的社会话题。

    这点,不管是主流媒体还是影视界,都有体现。

    这其中最让国人印象深刻的,得当属一部非常有影响力的电影。

    没错,就是那一部拍摄于1980年的《法庭内外》(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八十年代电影,强烈建议大家去看看)。

    从这部电影中,可以看出,整个八十年代,对于是“依法治国、从严执法”?还是“情大于法”,是有过巨大的社会争议的。

    所以,写这类题材的剧本,在当下,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当然,更重要的是,《当代》文学、《人民文学》等主流杂志,代表的可是国家,他们刊载这类法律题材,完全符合上级的精神要求。

    而就贺云个人而言,创作这类题材的剧本,其实还有一个很大的优势。

    没错!那就是对于素材的收集。

    毕竟古代公案小说,便是现成的素材。

    只要贺云经过仔细甄选与加工,完全可以创作出一个包含有自己思想的剧本来。

    从交流会回来后,整个下午,贺云都在桌前,写写画画着。

    在经过深思熟虑后,最后,贺云圈定了“狄公案”作为这次剧本创作的素材。

    不过,公案小说毕竟是小说,而剧本则是另外一种文学体裁,两者尽管有很多相通之处,但本质上还是有所不同的。

    为此,在改编与创作上,需得做很大的调整,这其中就包括对于情节的改编、人物的增设与删减,以及配角的融合。

    这不,在接下来的几天内,当贺云从新华书店找到三本《大唐狄仁杰断案传奇》1986中文版之后,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这三本由甘陇省人民出版社于去年出版的《大唐狄仁杰断案传奇》,相比原版《狄公案》,确实有了质的飞跃。

    原版的《狄公案》是由清末一位不知名作者编写的,是根据民间传说加以改编而成。

    而《大唐狄仁杰断案传奇》则是荷兰汉学家以《狄公案》为基础,收集了民间流传的一些关于狄仁杰的故事,再加上他融入了许多推理、悬疑的手法以及哲学思想,这才写成的。

    可以说,虽然故事还是那些故事,但情节却变得丰富立体起来,所塑造的狄仁杰形象,更是瞬间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神探”。

    而当贺云通读了这三本书后,他的脑海之中,不禁浮现出某部电视剧来。

    “要不我干脆借鉴一下《神探狄仁杰》的设定?”

    这个想法一出,贺云越发觉得此法可行。

    毕竟在西方的侦探推理题材之中,双主角是经常见到的。比如《福尔摩斯》便是如此,夏洛克与华生可是典型的双主角,cp感妥妥的。

    至于推理方式,一般可分为“物证推理派”与“心理推理派”两种派别。

    当然,也有两者同时兼有的派别。

    不过,这些都扯远了,还是说回现在。

    贺云所借鉴的《神探狄仁杰》,其推理方式,与古代的公案小说是有很大不同的,如果按照西方侦探推理小说来划分,心理推理与物证推理可以说是同时存在。

    对于这点,他自己是比较认可的。

    在他看来,物证推理与心理推理都很重要。

    所以,在他接下来所创作的剧本《神探狄仁杰》之中,他也准备采用这两种推理方式。

    “对了,还有故事素材的选定?这么多素材,我该首选那几个呢?”这时候,贺云不禁又暗暗思索了起来。

    “我这个剧本字数不会太多,最多也就一两万字,所以故事选定必须要典型突出,且能够更好的融入自己的思想不如再借鉴一下?““算了,如果再借鉴下去,那我这岂不就属于抄袭了吗?这故事情节还是我自己想吧,不然,我还不如不写这个剧本。”想到这,贺云顿时摇了摇头。

    锦城。

    《科幻文艺》杂志社,主编室。

    “郑老,你好!你好,欢迎你到我们《科幻文艺》杂志社来。”

    梁达康双手握住眼前老人的手,十分激动说道。

    眼前的老人,梁达康自然认识,这位可是当下最出名的科幻作家之一,作为科幻杂志的主编,他自然极为重视。

    老人姓郑,名文光,出生于1929年,今年虽然已经快古稀之年了,但是却思维清晰,说话有力。

    作为建国之后,最出名的四大科幻作家之一,郑老自然有着为之自豪的作品。

    他的科幻小说《飞向人马座》直接奠定了他“华夏科幻之父”的称号。

    而相比时下不到五十岁的科幻作家叶永烈与肖建亨二人,他与另外一位科幻作家童恩正一样,都已快年过古稀了。

    “梁主编,你好!在聊正事前,我想向你打听一个人,你看可以吗?”面对梁达康的热情,郑文光老人微微一笑,却是说道。

    “当然可以,郑老,您问吧,只要我知道的,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梁达康一听老人这话,即刻笑着回道。

    “那我可就问了,梁主编,您知道满江红吗?这应该是笔名。”

    “知道!自然知道!郑老,之前的华夏科幻银河奖,您应该听说过吧?获奖的作家之中,就有这人,他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小伙,名叫贺云,想必您应该也有所耳闻吧!”

    “贺云?倒是有些耳熟,梁主编,你接着说吧。”郑文光老人听到梁达康的话,顿时一愣,紧接着又再次说道。

    “这个小年轻可不简单,他所写的科幻小说如今都在国外出版了,而且在华人圈中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其作品的海外销量达到了惊人的三十万册之多。而且,上次童老……”

    “等等,童老,你是说老童,童文正呀?”

    “对!就是他,他当时还在华夏科幻银河奖颁奖仪式上见过这个小年轻。”

    “是吗?听说这个小作家最近又有新作呢?”老人又道。

    “对!确实有,我帮您拿来看看?”梁达康此刻很是激动,他转身就去拿杂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