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天选之国1620 > 第一五二章 王启山回海西

第一五二章 王启山回海西



    由于黑水堡那边纬度高,河口还没有解冻,李永华堵在里面还出不来,所以交接工作目前没办法进行,而率兵河也没有开河,王启山两口子就滞留在基地的招待所了。

    李军平见到王启山也非常高兴,他们也两年没见面了,李军平尤其兴奋,拉着王启山问东问西,关于东海方向的事情,他一件都不想错过。

    “东江和谈的事你应该都知道了吧,这是去年的事,图们江口应该有消息了。”王启山跟李军平说道,“跟咱们有关的事,就是军事力量不得进入东江镇范围内。”

    “辽东的事情还是知道一些的,这个黄台吉是个人物啊,这两年他腾出手出来了,松花江流域也在他的推动下搞起了垦殖工作,而且参与垦殖的人都是从属于黄台吉部和代善部的汉人,这样,黄台吉控制的势力就大大增强了。”李军平说道。

    跟辽东有关的事,王启山都能得到汇报,关于黄台吉在松花江流域垦殖的事情他也有耳闻,只是一些细节问题得亲自过来了解才行。

    “是的,黄台吉创新性的搞了一种不赔钱的垦殖模式,大大增长了自己的实力,而且讽刺的是,社团还帮了他们的大忙。”王启山苦笑说道。

    “是呢,没想到黄台吉竟然在松花江流域干起了养羊剪羊毛的事情,一举盘活了那片地方。”李军平说道,“我算了一下,他们种黑麦,麦草用来养羊,黑麦供人食用,他黄台吉花一定的代价把人移民过去,盘剥得厉害一点,大概三年就能收回成本,而社团也得到了大量的羊毛,另外,他们拿着卖羊毛的钱,从我们手里或荷兰人手里采购大量的物资,其实力将来可能比历史上还强。”

    “也不一定,野蛮人往往过穷日子时比较厉害,一旦富起来,战斗力反而会下降,历史上黄台吉实际很难过,辽河流域三年两载就遭灾,他们不去抢就活不下去,咱们的黑麦可是一个好东西啊。”王启山感叹道。

    “是的,历史上辽东根本没有黑麦和土豆,在这块寒冷的地方,也就是这两种作物还能勉强种植,”李军平说道,“他们的养殖业发展很快,背靠蒙古部落大量的羊群,加上松嫩平原上肥沃的土地,往后海西的养殖业都干不过他们喽。”

    “海西这片地方还是很局促,发展养殖业还是不如那边的松嫩平原,不过这边交通便利,集约程度高,养殖的成本还是很低的,量上虽然干不过,但竞争力嘛肯定是海西有优势,现在咱们对羊毛的需求量大不是嘛。”王启山安慰道。

    接下来的几天,王启山只能在海西基地周边闲逛,同行的检查人员对这里的各种产业,还有基层社团组织建设进行详实的检查,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各项教育工作和教育专项资金的落实情况,因为这一直是国家领导关注的重点方面。

    随着开河期的来临,集中在基地学校住校学习的少年学生也马上就要结束一冬的学习,接下来将回到家中参加家里春季的劳动,王启山看望了海西第一小学的在校学生,这是个老牌学校了,从海西公司成立时就有了,刚开始还是一个识字培训班,现在是拥有十几栋校舍和宿舍的大学校了。

    王启山和学生们进行了亲切的互动,看他们一个个长得白白胖胖,精神状态非常好,也是比较高兴。他可知道,从这个学校出去的学生,给社团提供了大量的人才。

    军队里的基层士官和士兵,还有技术工人,海员,公务员,很多都出自海西的这种寄宿制学校,这里的少年更愿意出去闯荡,甚至漂洋过海,成为本土建设的优质人才。

    学校的宣传栏里,有一些从这个学校出去的优秀学生简介,王启山还认识很多人,都是国家各行各业的优秀人物了,把他们的事迹放在宣传栏里让学生们膜拜,也能激发他们认真学习,将来为国家、为社团工作的热情。

    中午时分,王启山和检查人员还在学校用餐了,就在学生食堂,学生的饭菜倒是非常朴实,两个黑面馒头,一个蒸土豆,一节腌制鲑鱼,还有一勺渍酸白菜,伙食标准不是很高。

    不过看到这个伙食,王启山也知道学校应该不是做表面文章应付检查,因为这些都是地产食品,成本不高,但是营养还是足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