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0 紫霞公学

督有些焦头烂额。

    首先是招生就很不顺利。

    如果没有李总督带着村长、乡绅乡老和土地评议员们挨家挨户地告知农户——假设你们不让家里的孩子上学读书的话,那就要影响你家土地分配,甚至会剥夺你家的孩子扶养权,把孩子过继给其他户!

    如果没有任柯带着士兵去那些顽固透顶的农户家里,对一家之主说,你家的适龄孩子再不去上学的话,我们就要没收你家土地,然后把你们送回大清——对!说的就是你家!什么?你说你家的是女孩子?少废话!女孩子也必须去读书明白不!咱们澳洲联邦讲究男女平等!

    如果没有上述各种连哄带吓地说服,想让大多数农户家乖乖的把孩子送到学校读书,几乎没有可能性。

    原因很简单,在农户的家长眼里,孩子跟自家财产没有本质区别,作为天朝农民的一家之主,从来都是这样认为的——自己只需要多生孩子,等孩子长大后就能给我干活创造财富,等自己老了,就能享清福——虽然现实中真正享清福的很少,但至少从法理上是站的住脚的,关键是千百年来官府也替你维护这层法理关系。

    然而农户们发现澳洲人却不这么想----澳洲人不管你愿意不愿意,都逼着你把已经可以干活——哪怕是轻活——的孩子脱离家庭进入学校读书,而且这一读就是好几年,不到十八岁不算完!天哪!十八岁?十八岁的孩子都能分家立业了好不好?!都可能当开枝散叶生孙子好几年了好不好?!

    尽管送孩子读书不需要家长们掏一钱一厘的银子,但是这些孩子一旦不在身边,肯定就无法役使,给家里帮不上忙,天朝农民的一家之主会这样认为:那老子养活你图个啥?

    特别是现在——这个家庭正忙于开荒拓地的紧要当口,对于正在努力让自家拥有更多土地的农户们而言,送走半个劳动力都是家庭的重大损失。

    当然了,在澳洲人的威压之下,该送出去的孩子农户们还得送出去,不然的话,家长们看着澳洲官儿们的脸色就知道,再不老老实实地送孩子去读书,损失就更大了。

    随着岛上移民人数的增加,截止到来年开春“常风行动”结束,紫霞公学一共招收了五千多名年龄在六到十二岁的孩子,占全岛九万移民人口的百分之五以上——涵盖了全部有适龄儿童和少年的家庭。

    显然,这个成绩非常来之不易。

    然而李俊明在这个过程中也不得不做出了一些重大让步——他把原本六到十六岁的“入学适龄期”缩减到六到十二岁,不然的话,送孩子上学的事情就可能搞得村村起火户户冒烟。

    在这个时代,人们确实没有把年龄超过十二岁的青少年送去上学的家庭,无论男女都是如此。

    因为在家长们的眼里——包括这些青少年自己----当自己十二岁时,好吧,其实是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的年龄一旦超过十岁了,那就已经是成年人了,已经可以拖犁放牛打谷草,是家里的全劳动力了。

    此类观念是如此普遍且被认为是天经地义,李俊明是既无奈又无能为力,毕竟在汉人移民的观念里没有青少年的“青春期”这个概念,只要男孩子和女孩子有了性别特征后,尤其是女孩子有了月事后,家里就视为成年了——从此以后,他或者她不但是一个或者半个全劳力,还要开始谈婚论嫁了,所以汉人移民们完全不接受总督大人说的什么十八岁以下的男女都属于“未成年人”都应该去上学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