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 > 709 北上和西进之争

709 北上和西进之争

些岛屿可能会面临清廷的管辖压力,比如会有定期或者不定期登岛收税的官吏、以及时不时有巡海靠岸的水师造访等等。

    然而我们别忘了历史,其中一个最为关键的历史事件,是清廷颁布实施的《迁海令》。

    从那时起,大清的所有行政管辖权和军事防线都将退缩到大陆内部,到了那时,在陆地沿海区域纵深三十到五十里之内,都将没有大清的任何武装力量的存在,包括水师,而海岸线以外的岛屿则更是被完全放弃掉。

    这种情况将一直持续到偏安大员岛的郑家归顺清廷之后,当时朝廷没有了近海的威胁,康熙才对老百姓重新开放了沿海地区。

    但是,如果历史的惯性还在,那将是二十几年以后的事情了。

    可以这么说,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如果我们出面干涉的话,大清能不能获得那座美丽岛还两说呢!由此推断,到了二十年后,那个《迁海令》说不定还不得不继续执行下去。

    总之因为《迁海令》的原因,至少在未来近三十年的时间里,这片海域和岛屿不仅将变成无主之地,而且还是大清朝廷明确放弃了的无主之地!

    朱北国在报告里写道“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不去占领这些岛屿呢?”

    关于大家担心现在对这些岛屿的开发可能会与大清朝廷起冲突的问题,朱北国在报告里也明确表示

    现在是一六五八年底,距离《迁海令》实施的一六六一年八月,也就是区区三年的时间而已。

    在这三年的时间里,地方官府的反应速度根本没有这么快,而且,我们只要不主动挑事,低调发展,闷头搞建设,充分利用各种人脉跟尚可喜这位岭南的实际控制者保持不撕破脸的关系,那么这段日子就很有可能就会瞒天过海,悄然渡过。

    总结一下我们只需要挺过最初的三年,就可以毫无压力地在这里发展,甚至进一步占领沿海的其它岛屿,扩大势力范围,同时在大陆建立地下移民渠道,持续不断地就近从大陆输入人口,做海贸,发展经济,扩充军力。

    当我们拥有了一定的实力之后,甚至不用等多么久远,我们就能干涉左右该地区的地缘格局了。

    别忘了,在这个期间,还有另外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三藩之乱。

    当然,到时候我们如何利用那个乱局火中取栗,就要看当时如何运筹帷幄了。

    朱北国的这份报告得到火塘俱乐部全体成员的热情支持,也引发了两船三地的一场大讨论。

    然而红楼方面认为滋事体大,并没有匆忙做出决策,原因是目前大伙对今后的战略发展方向产生了某些分歧。

    这些分歧基本上可以用“西进”和“北上”这两个关键词来界定。

    显然,前者着眼点在纯粹的生意上,因为目前南洋的海上贸易中心除了北边葡萄牙人的澳门以外,还有西边荷兰人的巴达维亚,这是西进派的首要目标,当然还有帝力等地。

    这些人认为,从生意的角度上建讲,我们应该向尽量西发展,最终控制整个南洋海域的一个真正的咽喉要道马六甲海峡。

    这些人认为,那里才是我们的商品走出南洋,走向世界的关键点。

    至于北进派,很显然,除了生意还有其它目标,这一点大伙心里都很清楚,然而也正是这一点遭到不少人的吐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