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 > 225 魏东篱和老王的秘密实验

225 魏东篱和老王的秘密实验

植决定,大伙听了也无话可说,毕竟换了环境,头一回种植作物谨慎小心一点也是必须的。

    穿越已经半年了,其实原本保存在溶洞里的各种作物种籽,如今已经有不少在菜园里小规模试种了,其中包括剑麻、花生、甘蔗、甜菜、土豆、红薯、大豆和木薯,长势都很良好。

    但玉米、小麦和水稻老王一直没敢试种,理由很简单:这些种子太宝贵了,是在新世界里独一无二的存在。

    所以老王认为,在自己把这里的土壤和水、热、光照条件吃透搞明白之前,是绝不会轻易往地里撒的,万一不小心损失了这些种籽,老王会觉得自己是新世界的历史罪人。

    那二百亩地虽然暂时没有种东西,但另外那三百亩地种什么却是定下来的——毛慈竹。

    于是在随后的一个月里,垦荒队投入了全部劳力种竹子,这种活虽然累人,但相对简单易行,因此在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三百亩旱地全部栽上了竹苗。

    根据现在的气温,老王认为在雨季过后,红楼的前面将会出现大片的竹林。

    与之同步的是铁路路基的修建和勘探队烧荒队向西北方向的不断推进。

    到了七月初,曹丽梅的勘探队终于完成了测绘任务回到了红楼,勘探队带回来大量的岩石标本、土样和一份标注有详尽的水文和植被资料的地形图。

    另外还有一份精确到米的铁路走向图,当然还有曹丽梅写下的上万字的调查笔记。

    到了七月上旬,侯相麟的烧荒队也完成了从红码头到西流河流域的烧荒任务,至此,除了曹丽梅回红楼继续她的标本研究外,烧荒队、勘探队的所有男劳力均投入成东的筑路队里,除了垦荒队的车辆外,所有工程车辆也全部划给了筑路队。

    此时筑路队的路基已经从红码头向西北方向延伸了十五公里,因为土层土质的不同,铁路路基的修建速度也不一样,深入内陆后,随着大家的筑路经验和劳动熟练程度的提高,加上得到了劳力和推土机等工程车辆的补充,筑路队的工程进度也开始渐渐加快。

    原来每天平均一、两百米左右的路基延伸速度,在进入八月份后速度提高到平均每天三、四百米左右。

    不仅如此,枕木和铁轨的铺设进度也大大加快了,三台卡车吊加上新增加的人力,可以实行人休机械不休的轮班制,而且骆老板的碎石队那边又有一台鄂式碎石机加入。

    如今的大伙已经完全不心疼油料消耗了——经历过繁重体力劳动的人,才不管什么油料消耗呢。

    总之,在各方的努力下,终于让原本落后的枕木铁轨铺设进度也很快赶了上来。

    由此还提高了工地的工作效率,如今所有的物资包括大家的三餐都能直接用火车送到工地了,因此有效工作时间也有所增加。

    当然了,对于计划中的六十多公里的铁路修筑而言,仍然需要很长的赶工时间。

    好在天公比较作美,这段时间段岛上的气候处于旱季最盛期间,昼夜基本上都是在晴朗微风、凉爽干燥的状态下,因此,从早上到傍晚,哪怕是夜幕降临后,也是有利于野外施工的天气。

    这个岛的雨季多通常在十二月到第二年的二月,因此成东和侯相麟认为,在未来的四个月内将计划中的铁路环线路基建成问题不大,更何况铺设枕木和铁轨的工程,基本上不受下雨影响,完全可以在雨季里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