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 > 112 援助项目的本土化

112 援助项目的本土化

这个微型生产线的产量是多少呢?”

    “根据这窑的尺寸,估计平均日产两吨左右,普通标号这还是在连续生产的情况下。”

    侯工头,不,侯向麟抬头回答道。

    “这么少啊?”

    “这样的话,会不会影响我们的发展?”

    “哎!费那么大的劲,一天才两吨啊?”

    “大概二十包……”

    “咱们这是有准备的穿越哎!这样的生产效率,是打算累死我们吗?”

    “是啊,给个落后工艺的也就算了,还是微型的,日产两顿,这是水泥厂?像个大玩具嘛”

    “总得有一个合理解释吧?”

    车厢里有不少人开始议论纷纷,孙老发现安娜和妮可没有在这辆车上,显然没有什么权威人士能给大伙什么“合理解释”,于是孙老马上移到侯向麟座位边上,小声讨论了些什么。

    然后又把小侯手里的资料拿给坐在旁边的化学老师赵西河看,赵老师又跟自己身边的乔晓沐桂咸宁交流了几句。

    大伙看见化学组在讨论什么,慢慢的议论声就小了,最后只有化学组的几个人在讨论,一会是说什么改变煅烧化学公式,一会儿又说到石膏什么的,然后是什么“两磨一烧”和各种别人不懂的专业名词。

    最后他们把曹丽梅也拉入讨论,好像说的是石灰石的开采问题。

    就在各种专业名词把车厢里的围观吃瓜群众绕晕之前,这群专业人士的集体讨论终于告一段落。

    几个人好像已经沟通完了,孙老转过身来冲大伙笑了笑,高声说道:

    “各位,请听一听我们的专业人士沟通后统一的意见吗?”

    “好吧,请讲”

    “说吧我们听着呢”

    “嗯……”

    侯相麟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两手扶着前面的靠背一脸郑重地说道:

    “各位同仁,经过相关的专业化讨论后,我们一致认为,成本、产量、能耗什么的在我们的初期不重要,甚至质量什么的也不很重要!而工艺设备的生产安全、过程简单、容易操作和对原材料以及工艺工装的要求不高,并且适宜新世界的工业基础、能充分利用本土资源等等要素,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因为这意味着可复制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额?”

    “哦!”

    “有道理,在初期貌似我们只要有普通水泥用就行了……”

    “嗯,哪怕是这种规模的工业生产,我们的生产效率也可以完爆新世界”

    此时孙老抬了抬手示意大伙安静,然后补充道:

    “是啊,小侯说的对,请大伙认真想一想,他们为什么给我们微型工业设施?为什么他们提供的设施在先进性方面有很多都没有满足我们?”

    孙老环顾了一下,高声说道:

    “因为未来人知道我们的潜力,他们替我们量身定做了一整套工业和农业体系,也就是说,他们希望看到在完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我们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可持续地发展,能够真正依靠自己立足于于新世界!

    是的,我肯定,他们非常了解我们的能力,包括赵老师他们的理工人士也很认可这个看法,赵老师,你说说吧”

    “好的,说得更通俗一点,就好比我们从外部引进了成套的工业设备,当然肯定是领先于这个世界的,那么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是吃透它!消化它!掌握它!

    然后就是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甚至在原材料都不能进口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地去复制甚至改进这些设备,一句话,就是本土化!就我们这些穿越者而言,也可以称之为本时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