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这个大明太凶猛 > 第263章 陛下,臣冤枉(第三更,求订阅)

第263章 陛下,臣冤枉(第三更,求订阅)

,掠汉人为奴,剃发易服,不复华夏衣冠等话一一道出,朱国强是要以此激起全社会建奴的的仇恨。

    确实也达到了目的,此时的文庙之中,士绅官员生员士子无不是群情激愤,无不是目中含泪,满是怒色,

    最后,朱国强宣布自己“奉天子命,统帅十万,水陆并进,誓将卧薪尝胆,殄此恶奴”,并号召各方人士支持他……

    “……上有日月,下有鬼神,明有浩浩黄河之水,幽有前此殉难各忠臣烈士之魂,实鉴吾心,咸听吾言。檄到如律令,无忽!”

    终于,在朱国强的话声落下时,文庙中突然是一阵雷动喝彩声,疾呼声,似乎在这一瞬间,所有的民心士气,都被这篇檄文鼓动了。

    那些年青的士子们,更是纷纷表示愿意随世子爷北击建奴,保我名教,卫我孔孟!

    对此,朱国强当然没有拒绝,实际上,在写好这篇檄文后,他就命人印刷了数十万份,一边四处张贴,一边四处传播,就是要使闹市僻壤,人人皆知,只有如此,才能争取更广大的支持。

    保我名教,卫我孔孟!

    这也是一个好名头啊!

    “……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明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泉,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也。好!好文,好文!”

    这篇《讨建奴檄》,最先传到黄河对岸,传到洪承畴的案前,幕府幕僚们念着这篇檄文时,忍不住也为它叫起好来,没办法,谁让檄文写的如此精彩。

    “好文章,酣畅淋漓,荡气回肠,足以激励天下人心就是《讨武氏檄》也不过的如此吧!今日终知道,为何武氏会为骆宾王叫好,这《讨建奴檄》虽出自叛逆之手,可独此文便可流传千古,流传千古啊!”

    帅府内,当幕僚们念完了这篇《讨东虏檄》后,即便是先前他们曾对德世子痛加指责,但现在却无不是纷纷连声叫好。

    而身为督师的洪承畴却眉头大皱,瞅着叫好的众人,他的脸色难看至极点。

    洪承畴心里苦啊!

    多尔衮那厮怎么能这般背信弃义,他不是说撤军的时候,沿途秋毫无犯吗?

    鞑子无信无义,他知道,可是你犯就犯呗,你杀百姓也好,杀官员士绅也罢,你为什么篇篇去毁孔林?为什么要去拆孔庙?

    哦,这个还没拆。

    可,你就是想拆,也不能大模大样的说出来吧!

    现在好了,你一拍屁股走了,我,我可怎么办啊!

    甚至不用去想,洪承畴都能想到消息传到京中的时候,会在京城里掀起什么样的风波。

    那样的风波不是他能承受的,但更让他担心的却是陛下的态度。万一闭一下,要是追究责任,要给天下一个交代。

    到时候该怎么办?

    共享,他都知道要用什么给天下一个交代,也就是他洪承畴甚至他洪承畴的脑袋。

    “陛下,您不会真的相信东虏来山东是为了毁孔林,拆孔庙的吧?”

    其实即便是到现在,洪承畴都觉得这件事太多的疑点。

    自己明明已经和多尔衮达成了协议,那多尔衮又怎么会违背协议呢?

    难道他就不知道,一旦皇上追究起来,他洪承畴被召回京城问罪,到时候遂在这里抵挡德世子?

    万一要是那个人挥师京城,到时候对东虏可是没有一丁点的好处。对东虏来说,应该是自己守在这里,防止德世子北上吗?

    也正因如此,洪承畴怎么想都想不明白,而且越想,心里的疑问也就越多。

    除了疑问之外,他还看到了很多疑点。比如那支东虏骑兵在烧了圣林之后就很快消失了,就像从来都不曾存在过似的。

    哪怕就是他派出去追踪的兵马,也没有发现他们。那些人去了什么地方?他们怎么能逃得那么快?

    洪承畴的心里没有答案,当然,他隐隐约约的觉得这件事儿没有那么简单。

    但是现在已经容不得他想那么多了,哪怕就是疑点再多,现在皇上所看到的可不是这些,思来想去,他还是决定写封奏折告罪。

    无论如何都是自己督师不利啊!

    写奏折的时候,洪承畴的心里是那个苦啊!

    陛下,臣冤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