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汉明 > 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 战局的转折点

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 战局的转折点

好,旧军队整编也好,士兵皆须入军校三个月和半年不等,是为回炉。

    而对于整编者,低十五岁、高三十五岁,不收,遣返回原籍务农耕作。

    这样一来,兵员的体力和素质,不会因扩编或整编而大幅降低。

    可清廷不一样,满人人口难以具备象北伐军如此“奢侈”的补充新鲜血液,同时,清廷还须为数十万降清明军“负责”。

    如果连这都做不到,天晓得,那些降清明军会干出什么事来。

    而这数十万降清明军背后,又有超过百万级的家眷,还有无数喝兵血的贵胄。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清廷以他们的归顺坐稳大半壁江山,可反过来,这些人,同样掣肘着清廷。

    六、七年过去了,这些人都老了。

    哪怕当时降清时正当壮年,那么,此时也早该退役了。

    何况,清军入关时,明军是何德性、是何战力,人人心知肚明。

    可问题是,这些人能退役吗……肯退役吗?

    清廷同样心知肚明,知道这些军队不可靠,这才“高薪养廉”,将它们圈在京畿周边,说是卫戍,实则是由驻京八旗对其监视。

    可随着多尔衮战亡,二旗形同割据,再由鳌拜在小汶河的覆没,驻京八旗,早已名不符实。

    那么,清廷想再调博洛、岳乐率大军出征,心,还放不下吗?

    那可是数十万的降军啊,没有足够的兵力对其监管,一旦出事,必是焦头烂额。

    于是,小皇帝的智囊……洪、范二位皇师,为福临献了个良策,就是让博洛、岳乐,带这些降军出征,一则,减轻京畿的压力,二则,都养了他们六、七年了,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也该让他们为朝廷出把子力了。

    怀远之战,与沈致远作对手的,正是这帮降军。

    倒不是博洛想将这些人充炮灰。

    完全不是。

    博洛并没有那么狭隘。

    况且,一支军队前锋非常重要,它的战果,直接影响着整支大军的士气和战术部署。

    博洛就算想将这些降军当炮灰,也不会是让他们在前锋位置被对手吞没。

    可博洛的前锋,正是降清明军。

    为啥呢?

    原因说起来也简单,这支降清明军,它来头不小!

    ……。

    左梦庚,这名字或许不显眼。

    但他爹原明宁南侯左良玉,必是耳熟能详。

    虎父生了个犬子,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此。

    虽说左良玉也并非是什么忠臣良将,也极具个人野心,可好歹,他全了身后名,并未降清附贼。

    左良玉当时拥兵八十万,分为十营,号称百万大军。

    前五营是他的嫡系亲兵,后五营是那些年围剿民军时,投降过来的士兵。

    啧啧……听这数量,简直堪比一国之军力啊。

    自然,左良玉野望也特大,他历来结交东林党,在弘光朝马士英、阮大铖掌权后,他受东林党的邀约,借假太子案,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布檄文,挥师东向。

    那阵势……从汉口到蕲州,排列了二百多里长的战舰,可谓重帆蔽日啊。

    可惜的是,上天都不乐意左良玉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