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汉明 > 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

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

这样的方式去牺牲,吴争感到揪心的内疚。

    他不禁暗骂,“小安子,再不赶来,少爷就踢烂你的屁股!”

    ……。

    之前说过,沛县地形独特,东、南两面临水,东是泗水,南是泡河。

    泡河上有桥——飞云桥,此时早已被北伐军攻破。

    可泗水上没有桥,沛县城也就没有东城门。

    所以,多尔衮加固沛县城墙时,只加固南门和南城墙,西、北方向本就是清军所占各府,自然不可能出现敌人。

    正因为如此,吴争想到了一个可趁之机。

    那就是让宋安集合徐州长林卫、收揽当地人做向导,并给了宋安三百人和一些虎蹲炮,令宋安悄无声息地向东迂回,从泗水横渡,进攻沛县东城。

    如果是府城,这点兵力绝对是不够的,但沛县原本就城小墙矮,只要能顺利渡泗水,就可趁敌无备,对东城进行突袭。

    吴争之所以此时敢打这种消耗战,就是为了拖住敌人,为宋安率部突袭东城,创造机会。

    陈锦恐怕是做梦也想不到,吴争会用这种“下三烂”的手段,他连城墙上的守军都调出城外,发动对北伐军猛烈一击了,哪会顾及到这个绝不可能出现敌军的东城方向?

    然而,就象是听到了吴争肚中的骂声般,宋安率军终于在东城发起了攻击。

    在南门城战斗最激烈、残酷的时候,在陈锦心中又燃起反败为胜希望的时候,宋安率部攻入了东城。

    几乎是没有任何成建制敌军的阻截,宋安率三百北伐军、一百多长林卫登上了东城墙。

    此时陈锦的内心是崩溃的。

    敌人竟然从最不可能出现的地方出现了。

    看着正在鏖战的前方,陈锦做了一个决定,分兵防守,将原城墙上的守军再调回去。

    清军的编制是相当不明确的,譬如刀兵和枪兵,弓兵和弓骑,兵种是兼顾互换的,也就是说,上骑是骑兵,下马是步兵,还可以客串一下弓弩兵,这与北伐军完全不同。

    当然,这并无贬低之意,相反,是说明清军的单兵技能非常全面,但往往做优点和缺点都是相对的。

    譬如,清军士兵往往在开战后,疯狂地前扑,更崇尚个人的武勇,但如果被打一记当头闷棍,士气会下降地很快,简单地说,习惯于打顺风仗。

    他们不屑于明军的阵法和配合,直至清军入关,有无数明将降清,清军依旧看不上汉人的兵法。

    不过想想也是,再好的兵法,不也被他们打败了嘛。

    但此时陈锦调弓弩兵回城墙阻击从东城来的宋安部,调的兵力并不多。

    因为前方吃紧,双方已经打成胶着,调动的这支弓弩兵,实际上就是清军的预备队,他们承担着阵线一旦某处出现缺口,就顶上去。

    陈锦所考虑的是,如果任由这支小股部队出现在南城,势必造成军心涣散,既然入城的北伐军数量不多,或许调这支预备队上城墙,可以阻击入城之敌,以安军心,两害相权取其轻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