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玄幻奇幻小说 > 忠王远征史 > 英国人谈叛徒李秀成

英国人谈叛徒李秀成

    有部分读者很是奇怪,问我放着那么多叱诧风云的大人物不去写,为什么偏偏要把李秀成这名叛徒作为小说的主角呢?

    不,我本人从未曾视李秀成为可耻的叛徒,他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我的这个史学观点深受一个人的影响,那就是已故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罗尔纲先生。k罗先生前后经历近5o年时间,皓穷经,对《李秀成自述》作了全面的考释、译注。他的一生几乎都在替李秀成鸣冤叫屈,著书立说为李翻案,甚至因此而受到政治运动冲击而无怨无悔。

    有榜样如此,我为何不能用自己的一杆秃笔状写这个伟大的“叛徒”?

    就是这个叛徒,站在木笼里写下了那份迷一样的“投降书”;

    就是这个叛徒,被俘后把审讯他的过程当作另外一个特殊战场与敌周旋;

    就是这个叛徒,被清军割了3多刀凌迟就义,死前还在从容微笑……

    我不愿再多饶舌了,看了英国人柯文南(所作的,有关李秀成是否在《自供状》中向朝廷乞怜投降的文章,相信大家自有公论——

    ……另一个目的是比较引起争论的:就是为“乞活”而写的可能性。据我知道李秀成在被俘后从来没有直接地“乞命”,只曾在《自述》中劝“老中堂……奉请……肯赦此(两)粤之人,甚为美甚”。

    “乞活”说先是根据赵烈文日记,见了李秀成之后所记“言次有乞活之意”。

    曾国藩在安庆出版的《李秀成供》刻本批记中也写道李秀成“宛转求生”。李秀成和曾国藩谈话时是否曾要求“赦命”,我们当然无法知道,但我看来曾国藩的话不见得可靠。因为他很可能认为“李酋”“宛转求生”正是清廷所欢喜的消

    息。赵烈文的话也不能完全相信。因为据《能静居士日记》,赵问:“汝今计安出?曰:死耳。顾至江右者皆旧部,得以尺书遣散之,免戕贼彼此之命,则瞑目无憾。”──此语看不出什么乞活之意。

    但比较有力的证据是:自述》中说“先忠于秦亦丈夫信义,楚肯容人,亦而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