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汉末交州士帝 > 第一章:士家新子

第一章:士家新子

    公元175年,熹平四年(175)三月,议郎蔡邕上疏,请求废除限制士人为官的“三互法”。“三互法”规定:凡婚姻亲家及二州士人之间不得交互为官。于是因避“三互法”,幽州(今北京西南)、冀州(今河北临漳西南)二地刺史久缺不补。蔡邑认为“三互法”妨碍朝廷选拔贤才,有害无益,请求废除,朝廷不许。

    蔡邕由于朝廷不准其上疏,向汉朝皇帝告假,在家中休养。朝廷为了治理偏于南方,千里之地瘴气遍布的交州,委任徐州沛国孝廉,尚书郎丁宫为交州刺史。丁宫久居徐州,尚闻交州穷山恶水难以治理,特来蔡邕府上拜会请教。

    “蔡某先祝贺丁兄升任交州刺史,交州乃吾大汉十三州之一,丁兄身为刺史已经是主政一方了,若是丁兄回到朝廷,必定是三公之选。”朝廷官员出刺史入三公乃是大汉朝廷的惯例,蔡邕一见面自然向自己的好友道喜了。

    “伯喈兄莫要看笑话了,交州刺史之位不知是福是祸,不能会朝廷位列三公,恐怕就死在南方荒蛮之地了。”不想丁宫却是摇了摇头,交州刺史是一块烫手的山芋,岂是那么容易就能返回朝廷。

    交州处于大汉南疆之边,自古就是中原政权的一根硬刺。百越族人,西南诸夷人,还有南蛮各族都居住在交州,单单是处理各族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让刺史头疼的问题。穷山恶水多刁民,不说交州,仅仅是荆州南部四郡由于蛮汉杂居的问题就让不少的朝廷大员铩羽而归了。

    “元雄此言差矣,正因为交州乃蛮荒之地,若是元雄能将交州治理得井井有条,那么日后元雄返回朝廷之时,必然位列三公!”蔡邕微微一笑,从怀中拿出了一份拜帖。

    “伯喈兄,此乃何意?”丁宫接过拜帖,眼里充满了疑惑。

    “此乃蔡某送给元雄兄的大礼。”

    “大礼?”丁宫打开拜帖,上面写着刘陶二字。

    “元雄可识得颍川刘子奇?”蔡邕拿过丁宫手中的拜帖,提起毛笔在上面写上了拜谒者:蔡邕,丁宫!

    “在下当然听过颍川大儒刘子奇,此人乃宗亲之后,正直不二在朝廷之中颇有威望,只不过丁某无幸尚不能拜谒此等大贤。”丁宫点了点头,自己虽然久居沛国,来洛阳的日子也不算长,但是尚未有机会拜访洛阳城中的大贤。

    “子奇兄乃是吾之挚友,元雄兄出任交州刺史,正应该去拜访子奇兄。”

    “伯喈兄莫要再打哑谜了,丁某出任交州刺史与颍川刘子奇有何关系?”蔡邕的话让丁宫摸不清头脑了,自己出任交州刺史怎么会和洛阳的刘子奇有关。

    “元雄有所不知,交州士燮士威彦乃是刘子奇之得意门生。若是元雄能得子奇兄修书一封,到了交州自然能事半功倍。”蔡邕微微一笑,捋了捋自己的胡须。

    “什么?!”丁宫听到士威彦三字,立马从位上跃起,抓着蔡邕的袖口。

    “伯喈兄说的可是交州士家家主士威彦?”

    “元雄兄?”蔡邕疑惑地望了丁宫一眼,然后哈哈大笑。

    “没有想到元雄兄是有备而来,听到士威彦三字就如此失态了。”蔡邕抖了抖袖口,然后从怀中拿出了一张羊皮。

    蔡邕将羊皮摊开,放在桌上,羊皮上写着:交州图略四字。交州分为南海、苍梧、郁林、和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9个郡。为了便于监督各郡官吏,汉朝又设立13个常驻监察机构,称为“十三部”,其中设在苍梧郡广信县的交趾部,专门负责纠核岭南九郡。

    “交州不认交趾部,只认苍梧士家人!”在图略下方的一句话让丁宫心中一惊。

    “伯喈兄,如此大逆不道之言岂可写在此处?”丁宫见到地图的字迹,明明是蔡邕亲笔书写。

    “元雄兄不必如此,你我乃是知己,此言语当然不能在外直言,但是丁兄今日要赴交州上任,老夫为知己必须直言相告。”蔡邕拿起桌旁的毛笔,在地图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士字。

    “元雄兄,此事不便多言,你还是随我前往子奇兄府上再做细谈。”蔡邕用手做了一个嘘声,拉着丁宫离开了自己的府上。

    交州北部苍梧郡士府之上,一位中年男子身穿黑色百鸟袍,头戴方冠,脚踏黑丝虎头靴,正在自家花园之中来回踱步,神情十分不安。此人正是蔡邕口中的士家家主士燮士威彦!

    “大哥,莫要再走了,弟弟都要头晕了。”突然一位身材魁梧的大汉拉住了士燮。只见此名大汉身高八尺,高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