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科幻灵异小说 > 从提AK47到三国种田开始 > 第104章:三十个“神医”

第104章:三十个“神医”

,招不来也无非就是多磨一些时间,等自己培育的苗子成才。

    他从来都相信,与其对外界抱有期望,不如自己拥有。

    俗话说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大抵如是。

    如此过了两天时间,赵泰征召来的医者数十人,狂热的看书浪潮已经过去。

    现在要么是讨论各种医术跟药方,要么就是拿着赵泰之前没有精简过的手册,对照着上面的人体图画像研究。

    说真的,赵泰之前有想过搬一块大屏幕,专门播放关于人体图讲解的视频。

    可过了那么一两天之后,他发现自己还是小看了这些古人,或者说是小看了手册的简单易懂。

    如果上面没有插图,还是彩色的,那就算是赵泰把嘴抠下来去讲解也说不明白。

    但在有插图,还有箭头指向某处,在后面写明那是什么组织的情况下,简直一看就会。

    刚开始的时候他们是对各种名称及名词陌生,静不下心来观看就会变成大型问题现场。

    现在静下来之后,光看图和标注就完全足够理解,也省了赵泰搬大屏幕跟视频的麻烦。

    搬没问题,但要把后世的话翻译成这个时候的话跟文字,那不是一般的麻烦。

    “也该到把他们放出去用的时候了,各位“神医”。”

    “尤阚,去告诉府衙内的众位神医,就说我过一刻钟会到府衙去见他们。”

    “喏,属下这就让人去知会一声。”

    一刻钟也就是十五分钟,相信有这十五分钟的时间,也足够他们准备的了。

    在这个重礼仪的时代,赵泰还是很尊重古人的这个习惯的。

    让他对别人进行繁锁的礼仪他不那么愿意,但要是让别人对他来这一套那就会很舒服。

    无关于私不私心,关键就是喜欢享受,时代特色嘛,赵泰怎么会忍心去打乱这种雅致的传统,这不合适。

    一刻钟刚过,赵泰就从正门走进了府衙里。

    “吾等拜见老师,谢老师传道授业之恩。”

    在场从各大县征召而来的医官有三到五人不等,总数达到了三十人。

    他们衣冠整洁神情肃穆,行的却不是官礼,而是执弟子礼。

    本心上把赵泰当成了他们的老师,师徒的关系可比上下级的关系还要更亲密些。

    因为在汉朝私学盛行,想学本事和知识就得拜师,然后由同一个老师教导。

    官学也有,那就是太学,尽管有而且在郡县都有设置,但要是做得好,也就不会出现私学盛行的状况了。

    如今赵泰把他们召集起来,又把在众人看来足够传世的手册给他们观看学习,那就跟私学是一个性质,叫一声老师绝对能称为理所应光。

    起初赵泰是想拒绝的,但脑子一转后认为这种现状对他最有利,那就默认了这种关系又如何。

    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辗转十四年创立儒学,那他赵泰收些弟子,说不定还能把医学弄出来,并形成体系,岂不是完美?

    赵泰发现从他来到这个世界后,不止抄得熟练,脸皮也越来越厚。

    “诸位请起,我只愿天下百姓无病无灾,遇病有医,遇灾有济,师徒这个名分赵某可以应下,但唯愿诸位能奉行医德医风,以达成赵某之愿,天下之愿。”

    听到赵泰承认了师徒的名分,众人尽皆大喜过望,这说明赵泰有意将手册上的知识传遍天下。

    以后凡是学习这门手册上知识的人,都为赵泰的门徒,他们已经可以预见到一个新学派的兴起。

    “医道精深渊博,医典所述不及万一,往后应博采众长,不应据典而以为主,济世安民之医道不可固步自封,望诸位以此为诫。”

    学可以学,但不能只学上面的东西,要是像华佗著出医书,然后两边吵架,说对方是歪门邪道,那肯定不是赵泰愿意看到的。

    只学这个不学别的,那医道的发展怎么进步?所以对这种极可能发生的事情,就应该扼杀在摇篮里,博采众长才能让医学蓬勃发展。

    “弟子等谨遵师命。”

    “记住你们的身份,既是医者,也是医官,既为医官当以民为重,为官就不可打着我的名号行事,否则法不容情。”

    “弟子等谨记。”

    这就相当于他们只跟赵泰有师徒名分,但要是犯错了,或搞出什么乱子,该打就打,该杀就杀。

    “既然如此,那便带着医典回归各县,怎么做,做什么,自会有官府知会尔等,去吧。”

    “喏。”

    “神医”都培养出来了,赵泰怎么会不用,第一步就要把医疗机构弄出来。

    而且之前在黑山学过手册的人,也该到发挥作用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