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科幻灵异小说 > 从提AK47到三国种田开始 > 第99章:轻徭薄赋

第99章:轻徭薄赋

暗中看到兵器反光又隐于黑暗。

    哪怕什么时候刀伸出来砍人,都不知道刀是从哪来的。

    这种看着勤勉,实为突出存在感还带有威胁意味的手段,赵泰看明白了也没当回事。

    主动权在他手里,只要没把这些人给逼急,他们就不敢搞一些明显的小动作。

    他最关心的还是军队,无论是现在还是以后,军队都是一个势力最强也是最后的底牌。

    “明公令韩将军屯军行唐,高将军屯兵赵县,扼守住常山进出要道,此事已经妥当。”

    “唯有周将军受命坐镇后方,整顿各县士卒还需要时间,但想来也要不了多少时日就能整顿完毕。”

    内政跟文官可以先由现有的官员担任处理,唯有各地县尉,掌管一县士卒的官员必须是赵泰的人。

    且有许多除县尉之外的关键位置上,赵泰都把那批官员实习生安插了进去。

    “常山郡府库中钱粮器械等物可充沛?”

    说起这个,齐周的脸色就有些不好看,府库到不完全是空的,只是少得可怜。

    只能勉强维持住各县运转,但要说发军饷,那就太难为人了。

    要钱没钱,要粮没粮,吃都只能勉强够吃,更别说招募新军,训练士卒。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齐周才发现,之前在黑山每天训练军队,还能让百姓干活按劳积攒工分,去换粮食等物资。

    什么粮,布,压根就不用去担心,那是他觉得最轻松的日子。

    现在一对比,这常山郡过的日子比流浪汉也没好到哪去。

    府库空虚是赵泰早有预料的事情,不然百姓怎么可能会在赵泰扔出新政策的时候那么开心,以至于连乱子都没生过。

    政策很高级吗?实际上很浅显。

    那就是轻徭薄赋。

    汉朝的税收制度其实并不复杂。

    比如土地税,施行的是十五税一,三十税一,到这汉末三十税一是定数。

    打个比方就是收获三十斤粮食,只需要拿出一斤来交税。

    很低吧,那如果还长达十多年不收税呢?

    都这样了百姓为什么还会活得那么惨,乃至是卖地去当奴隶,饭都吃不上。

    除了这是东汉末年的原因,还因为繁重的力役跟兵役制度,还有别的税,都是造成现在天下大乱的原因。

    首先男子服兵役在汉朝是种强制性国民义务,就是每个男子到了合适的年龄必须当兵,谁也跑不掉。

    全民皆兵嘛这没什么大不了,可要是当兵没钱拿,还得倒贴进去,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要是到首都服兵役,那就很舒服,待遇很优渥。

    第二种是边关地区,去戍边只需要待三天时间就可以回来。

    不过因为交通不便,来回的时间都是半年往上,期间来回旅费,食宿自理,朝廷不负责。

    古代农耕社会,男子是重要的劳动力,这一个来回倒贴钱不说,还影响自家种植。

    第三种在地方服兵役,尽管还是倒贴,但相对来说好一点。

    但还有力役,每个公民每年要抽出一个月时间,为国家无条件做各种义务劳动。

    纯义务性质,国家不花一分钱,所有花费都由民众自己负责。

    你以为这就完了?兵役也就这样?除了第二种外别的都还好?

    但要知道,这兵役是从二十三岁不断循环到五十六岁才结束的。

    种地?哪来的时间去种地。

    还有人头税,一种对未成年人征收,称口赋。

    一种对成年人收,称算赋。

    从几岁开始收那得看当权者的意思。

    还有就是女子在十五至三十岁没嫁人的,要加收五倍的算赋。

    单身要交税的。

    人头税基本上是从七岁开始交,但到了刘宏这里,从一岁就开始收,百姓连孩子都不敢生。

    土地税虽然低了,但各种税跟兵役力役相加,哪还活得下去。

    交不起税就要沦为官奴,给官府衙门当苦力,待遇差就不说了,人头税还得交双倍。

    那还不如卖身当奴隶,人头税两倍也有地主豪强出。

    卖身了没自由,活也特别多,但至少活得下去啊。

    私兵哪来的,土地兼并哪来的,还不是被逼的。

    所以有的时候不是世家豪族有问题,是国家有问题。

    赵泰没有扩军,但兵役的制度却改了。

    力役也不是义务劳动,是给钱的,哪怕不会很多,但至少也不能让人亏了不是。

    口赋上调到十岁开始交,规定十七岁成年,就这些东西改一改,百姓哪个会不笑。

    吏治清明,说起来难,实际上对古代百姓来说再简单不过。

    正在赵泰大搞改革,只等各县军队整顿好就拿世家豪族开刀,解除阶级制度,破开土地兼并的时候。

    朝廷的诏安队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