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科幻灵异小说 > 从提AK47到三国种田开始 > 第91章:属下有三策可用

第91章:属下有三策可用

射程范围内的弩兵忽然仰躺在地。

    双脚抵住弩身,双手奋力拉开弩弦,旁边的协助人员把弩箭放上去。

    “放。”

    这类弩手被称为厥张,自秦朝时就有的职务,但要说弩的发明还得是春秋时期,到了汉代弩的应用更加普及和强劲。

    与之相配的还有强弩将军,厥张司马。

    现在随着将领的声音落下,机扩夹杂着弩弦跟弩箭发出的声音响起,在空中形成一片如飞蝗般的箭雨。

    像是一片乌云,正从空中呈抛物线落下吞噬整个赵庄。

    霹雳车长臂上装的石块,也呼啸着破空,一时间竟压得周平等人毫无还手之力。

    只能顶着盾牌硬扛,同一时间在这霹雳车跟弩箭的掩护下,盾兵及云梯,冲车正以最快的速度往城墙方向移。

    霹雳车跟弩的压制时间是有限的,要是能一直使用的话,还用攻城干什么。

    首先是石头和弩箭的消耗,其次就是弩手的体力问题。

    在汉朝,弩的张力为十石,按后世的单位衡量也得有六百斤,放在汉朝就恐怖了,那是一千二百斤的张力。

    哪怕这些弩手再是精挑细选,力量再大,也射不出几箭。

    但毫无疑问,哪怕弩兵的缺点再明显,他也是古代战争中的主力军。

    弓箭手要训练三年才能合格,但弩兵只需要训练三天就能成军。

    其中差距有多大不言而喻。

    弩兵之所以能训练得那么快,但归功于汉弩在用于瞄准的“望山”上增设了刻度,相当于现代步枪的标尺,提高了命中率。

    所谓“望山”,就是用青铜打造的简易瞄准器。

    弓箭手可没有这个东西,要想射得准只能靠练。

    某种程度上来说,组建弓箭手所需要耗费的物资跟精力,跟造一把火枪的代价差不多。

    但要说快速成军这方面,火枪兵就甩了弓兵十万八千里。

    连弩兵都得往后面排,尽管弩兵的优势及杀伤距离跟落后一些的火枪差不多。

    可持久不行,就只能被火枪淘汰。

    万箭齐发,落石如陨的景象,赵泰在城内都能看到,那城墙上死死用盾牌顶住箭雨的士卒,让赵泰对于针发枪的渴望更甚几分。

    他从来没小看过古人对战争器械的使用,或许看起来落后,但却不能去怀疑其威力。

    否定古人的智慧,那就永远不能正视自身。

    “得亏这东汉落寞了,要不然再把床弩也拿来对付我,恐怕就是有炸药也不会赢得轻松。”

    看着第三波箭雨落下后,城外就传来了喊杀声,赵泰就知道真正的攻城战开始了。

    攻守互易,被箭射的已经换成了公孙瓒一方。

    哪怕赵泰手下士卒对弓箭的使用很烂,但对城外密集的军队人数而言,要什么箭术,闭着眼睛来上几轮齐射,造成的杀伤都会很可观。

    即使大部分箭矢被盾兵挡下,但钻进空隙里的箭矢也能杀伤敌人,倒下一个就能减轻守城的压力,对任何人来说都不亏。

    公孙瓒在这边展开了攻势,另一边的高艾却遇到了麻烦。

    无论他怎么引诱挑衅,那一支偏军都坚守井陉城内不出。

    只有那三千精骑在城外驻扎,可以步兵去硬碰骑兵这种事,在没有优势的情况下没人能干得出来。

    情报传递快的好处,现在就体现了出来,只要动动嘴就能很快获知。

    那支偏军摆明了就是要守住后方,哪怕你再怎么诱导都始终不为所动。

    后方稳不稳,决定了前线主力能不能赢,也难怪这支偏军会那么谨慎稳重。

    “明公,高将军有信来报。”

    还没等尤阚行礼,赵泰就将情报部记好的信件拿了过去。

    “井陉偏军将领严纲,始终扼守要道不出,若要全歼朝廷大军,属下有三策可用。”

    “一为炸药强攻,严纲所领偏军必不能敌,然此打草惊蛇之举,必为公孙瓒所忌,若公孙瓒撤兵败逃,明公所言全歼之谋恐落空。”

    “二为属下施惑敌之策,此前如何往后亦然,于暗中自属下处减兵,赶赴赵庄合兵一处,正面破敌。”

    “三为先施第一策,灭其偏军,待蛇惊回报公孙瓒这段时间里,引爆炸药让朝廷大军断去数肢,丧其胆魄败逃,我等借情报信件之便,堵截败军可尽歼之。”

    什么三策,高艾说来说去最想做的还是第三策。

    就突出信息战这个在古代极难实现的战术。

    对于情报系统的应用,高艾竟然已经考虑到了这个程度。

    赵泰看了一眼城头上如绞肉机的战场,还有那已经搭上了城头的云梯。

    连犹豫都没有,他就知道怎么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