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定河山 > 第二百一十一章 黄琼的用意

第二百一十一章 黄琼的用意

川西路,更是只能止步于大雪山一线。

    相对青海湖周边屡屡被打击,骚扰次数已经降到很,甚至很多已经称臣求封的吐蕃诸部。大雪山以西的吐蕃诸部,因为始终未受到过重创。不仅灾荒年月寇边频繁,即便平时也是隔三差五的翻越雪山烧杀一番。

    大齐川西诸军虽说战力不低,可因为地形限制始终未能给予其决定性的打击。直接从川西路翻越大雪山,攻入吐蕃东部高原地带,此人实属开国以来第一人。老爷子也算是慧眼识人,那一战过后不久,便将其从川西路防御大使任上,平调至骁骑营任都指挥使至今。

    此人虽为文官出身,但不仅战功赫赫,而且治军相当的严谨。黄琼在到骁骑营驻扎第二天,正赶上一场秋雨。眼下天气本就已经相当的寒冷,这场突然而至的秋雨,则让天气更加的寒冷。按照常规来说,为了避免军中出现大量病倒的情况,这种天气是不出操的。

    但就在这场秋雨的清晨,黄琼却是被骁骑营出操的号角声惊醒的。当穿戴好的黄琼,走出自己的住处时,才发现骁骑营数万大军,已经冒着连绵的秋雨,以及寒冷的气候整齐划一的排好队列,开始进行出操。

    除了几位文官同知未到之外,从都指挥使到各级武官无一缺席。而这位正三品的于都指挥使,也与普通的将士一样,身上只穿一套普通的盔甲。没有戴任何的雨具,就站在高台上迎着风雨指挥出操。当时黄琼便感觉这位于都指挥使,绝对非一个简单的人物。

    这位于都指挥使,也许在军中待的时日多了的原因。身上的书生气,早已经消失殆尽。在训练场上不仅严厉的吓人,动不动张嘴就是扒了你的皮。对于训练不认真的军士,手中的马鞭也绝不轻饶。

    但在训练结束之后,却亲自带着火头军,将大碗的姜汤亲自分发给将士。挨了他马鞭的人,不管身份高低,哪怕就是一个普通士兵,也会亲自为其上药。以身作则、爱兵如子,做到他这个份上,眼下已经实在相当少见了。

    而这位于都指挥使,如此这般是不是作秀,黄琼自信自己这点眼光还是有的。看着这群士兵在训练时的认真程度,接过姜汤和药时的表现。数万人要是都能作秀做到这个程度,那这数万人都该得影帝了。

    正是这一天的亲眼所见,让黄琼对这位于都指挥使有了不一样的认识。便是范剑在见到这一幕后都直言,这位于都指挥使恐怕远非一般武官能够相比的。而在调来此人的履历之后,更发现此人在卫军期间,虽说因为内地承平日久而表现平平。但在边军时期,却是战功赫赫。

    在与骁骑营军士套话的时候,更是发现这位于都指挥使,在骁骑营的威望不是一般的高。虽然不能说爱兵如子,但对待这些军士绝对不一般。训练时候虽说严格异常,张嘴边骂,甚至挥起马鞭直接抽也不在少数。

    可下了训练场,对待这些军士就和自己家人一样。挨打的军士,不管职务高低都亲自给上药。雨雪天气,姜汤是早就准备好的。哪怕是普通的大头兵,家里遇到困难了,绝对不熟视无睹。

    到骁骑营之后,更是从来没有克扣过士兵的粮饷。各级武官的调任、保举,也都是公平对待,从不因为家世原因而厚此薄彼。出事公断,再加上爱护士兵,这位于都指挥使在整个骁骑营,威望可谓不是一般的高。

    能在不过两年的时日,便将身为大齐一等一精锐的骁骑营,这群骄兵悍将收拾的如此服帖,足可见这位于都指挥使的手腕与能力。在经过两天深思熟虑之后,黄琼给皇帝上了自到骁骑营之后第一道秘折。

    在秘折上,黄琼保举这位于都指挥使担任自己的副使,全面负责与可能的叛军作战事宜。

    考虑到开国以来,四大营向来是出兵不出将的惯例。黄琼为了说服皇帝,除了在奏折上将自己这两天的感受写上之外。

    在奏折后,还特地写上了此人在骁骑营威望甚高,如此次立下战功,可酌情将其调往兵部或是枢密院任职。有功必赏,此方为掌军之道。虽说有些东西没有完全写明,但黄琼知道以皇帝的精明。自己这句话中的意思,皇帝会明白的。

    而当接到黄琼的秘折,面对黄琼这个有些意外的要求,皇帝微微的一愣,甚至多少有些恼火。四大营与边军将不专兵,这是开国以来的定制,自己重掌大权之后,更是严厉执行的。可这小子非得在这个时候,给自己上这个眼药,非要哪壶不开提哪壶。

    明知道不可为,还偏偏推荐此人出任副使,这个混小子究竟什么意思?想到这里,皇帝又拿起黄琼的奏折,仔细看了一遍。当看到黄琼在奏折最后标的,此人在骁骑营威望甚高。此战如立下战功,可调到兵部或是枢密院任职时,皇帝却是才明白了黄琼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