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都市言情小说 > 溯流文艺时代 > 第二九四章 上映(求订阅,求月票)

第二九四章 上映(求订阅,求月票)

校人少,车能飙得起来,没一会儿两人就到了单身宿舍这边。

    毕飞雨把车子一停,朝里面喊道,“于东,出来迎客了。”

    “在这呢。”

    忽然菜圃里冒出一个人,毕飞雨跟张一谋转头看去,竟是于东。刚才于东猫在黄瓜架子后面,他们俩没看到他。

    张一谋看着置身于菜圃中的于东,调侃道,“毕老师说你忙,看起来确实是忙。”

    于东扬了扬手中的韭菜,“不是你要来了嘛,我给你割点韭菜尝尝。”

    毕飞雨也笑,“韭菜好啊,水里海带,陆上韭菜,都是好东西。现在也正是吃韭菜的时候,不是说,六月韭臭死狗,九月韭佛开口嘛。而且这里的韭菜不简单,都是非特性肥料培育出来的。”

    “非特性肥料?”张一谋一脸疑惑。

    “嗯,这肥料既是人工肥料,又是天然肥料。”毕飞雨一本正经地说道。

    “既是人工……”张一谋琢磨一下,忽然大悟,当即爆出国骂:“真他娘的邪性。”

    毕飞雨摊了摊手,一脸无辜道,“这是余桦那天说的,我只是转述。行了,于东你也别忙活了,跟我们去我家那边吧。”

    三人去了毕飞雨家,余桦早就等在那里。

    四人啥也没说,先把牌桌支了起来。

    倒不是不急着说正事,而是正事也可以在牌桌上说。

    抓着牌,张一谋说道,“我跟李晓棠说好了,等过些日子有时间,咱们再碰个头,把剧本的事情细说一下。你们两个有什么具体想法?”

    其他两人没回应,余桦作为旁观者先开了口,“张导,我认为呢,你让他们三个一起当编剧,这绝对是个昏招,不是质疑他们能力,只是这一件事情交给三人做,总会有分歧,影响效率。”

    “这事我有考虑到,李晓棠老师那边呢,意思大概是不太想具体参与,最多挂个名字,给些意见。主要还是看于东跟毕飞雨,所以只要他们两人分个主次就行。”张一谋说。

    “于东为主吧,他毕竟是上沪人,对上沪的了解肯定多过我。”毕飞雨说。

    张一谋看着没开口的于东,“于东,你呢,什么意见?”

    “我没意见。”于东摇了摇头,“先这样写着嘛,不行再改。”

    “咱们时间可不宽裕,最多两个月,这剧本就要出来。”

    “足够了。我跟毕飞雨两个加加班,很快的。也不用分主次了,到时候一起聊,一起写,谁不服谁的,撸起袖子打一架,谁打赢听谁的。”于东笑呵呵地说道。

    张一谋看了看于东,又看了看毕飞雨,“那我看,最终还是以毕老师为主,你不可能打得过他。”

    几人同时一笑,确实,在毕飞雨面前,于东还是显得瘦弱了。

    当然,在座的四个人,论武力值,于东应该能排个第二,余桦跟张一谋铁定打不过他。

    过了一会儿,张一谋又问余桦,“《活着》单行本现在什么情况?还能卖么?”

    余桦眼睛盯着牌,“吉米说能,具体不了解。出版社那边之前打电话问我要不要书,要的话给我寄一些。后来吉米跟对方联系,把书都买来了,不过没花多少钱。”

    “就这出版社都要对吉米千恩万谢,本来吉米要不买的话,这些书只能销毁了,现在虽然卖不到多少钱,至少还能回点本。不过吉米倒是挺大方,人家既然愿意送,为什么不白拿?”张一谋说道。

    “因为白拿了之后,就不好拿出去买了。现在他花钱收书,回头想怎么处理就能怎么处理。”毕飞雨说道。

    张一谋恍然大悟,“是这个道理,这么说,吉米确实是有信心的。这样的话,我也好受一些。这次总共印了多少本?等到书拿出来卖,我也去买一些送人。”

    “印了两万册。”

    “倒还不少。”

    “所以出版社那边才难受,也是下了很大决心才决定不往外售的。”

    四人聊着聊着,那边就催着收桌了。

    晚上大家都没喝太多酒,趁着天气还行,几个男人跟女眷们打了声招呼,便结伴出去散酒气。

    出来之后,他们几个趁着夜色反而聊起了正事,讨论起《门规》这部小说以及后续的剧本。

    张一谋作为导演,自然已经有了一些思路,大概跟于东他们说了一遍。

    于东听着张一谋跟毕飞雨两人聊着聊着,基本就把《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给聊了个差不多,不过于东对这个剧本还是有些不太满意,觉得故事还是有些松散,太过于写意。

    不过于东没有提太多意见,只是静静地听着。

    主要于东是觉得毕飞雨受到张一谋影响,被他带了进去,老是讲一些画面上面的问题。

    反正剧本怎么写,最后还是得靠他们俩,现在张一谋说的这些于东压根不怎么往心里去。

    张一谋在剧本这块还是弱了点,他拍电影总想着画面,现如今拍过几部电影之后,又想玩些不一样的,搞一些复杂的电影叙述技巧。

    于东的想法是,后续等剧本成型之后,再交给他,让他去根据剧本想画面,而不是剧本还没出来,就让他把画面给想好了。

    ……

    第二天,张一谋走后,于东才找到毕飞雨跟他聊了一堆剧本的事情。

    毕飞雨有些诧异道,“你既然这么多想法,昨晚张一谋在的时候怎么不提出来?他是导演,咱们应该跟他多交流。”

    “跟导演多交流是好的,不过咱们还是先把剧本的整体弄出来之后再跟他聊吧。总是按照他的思路来,就乱套了。”

    毕飞雨还是有些不太理解于东的想法,他们两个都不是专业人士,不更应该多听导演的意见么?

    不过毕飞雨也没多问,开始认真跟于东聊起剧本的事情。

    只用了一个上午,两个人就把故事的大脉络给定了下来,然后再开始讨论细节的问题。

    后面又只用了两个礼拜的时间,两人就把剧本给弄了出来。

    这个剧本,相对于《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原版,于东弱化了很多人物,却加了很多故事进去,这样就把大部分的故事情节都集中某几个人身上。

    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因为角色太多,故事分摊不匀的情况。

    一部电影,也就一两个小时,主要角色太多,肯定就会让故事显得单薄。

    而且于东舍弃了水生的视角,主要把视角集中在了小金宝身上,但是并没有弱化水生这个角色的重要性,他依旧重要,只是故事不再从他的视角被讲述。

    更多的时候,他处于别人的视线下。

    ……

    十月中旬,《第二世界》率先在北美上映。

    虽然不是旺季,但是电影院却异常热闹。

    yu伞读书会早在几天前就包下了两场,然后开展了一个回馈会的抽奖活动。

    活动当天,两场的电影票就全部抽了出去。

    没有抽到电影票的那些会员们只能自己买票,却发现,票非常难买。

    虽然排片已经非常高了,但是第一天的票依旧一票难求。

    “凯恩,这两张票可是我好不容易才买到的。”

    波士顿的一家电影院前,一个高中生看着自己的同伴,向他诉说着自己为了买两张票如何如何的不容易。

    刘雨坤笑着说道,“所以,明天晚上请你吃大餐。”

    “可说好了啊……其实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看首映场,也太晚了。”

    “可是,票还是很难买到不是么?所以想看首映场的,并非只有我而已。”刘雨坤拍了拍同伴的肩膀,“走吧,电影快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