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统计大明 > 第一千零四章合适和不合适

第一千零四章合适和不合适

生产能造蒸汽机的机器。

    这个产业还只是开始,是民间资本还没有涉足的行业,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马车车轴,以前需要一个铁匠锤锤打打半天,反复测量反复锻打。

    哪怕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也需要半天以上的时间才能做好。

    但是有了机床,只需要几刻钟就能又快有好的车好一个马车车轴。

    机床工业的进步会促进蒸汽机的进步,蒸汽机的进步促进工业的进步,机床才是工业的基础,是核心。

    而各领域的专用机床研究和配套的能源蒸汽机这些才是工业部推动的项目,徐相,您好像只看到了蒸汽机。”

    朱慈烺跟孙传庭和赛伯温进行了一次简单的眼神交流,赛伯温轻咳一声:“王明芳胜,现在进行为政陈述阶段。”

    徐振刚暗暗叹了一口气,终究还是输了,拱拱手:“陛下,各位同僚,王大人,工业部是陛下新创立的部门,在陛下南巡江南时才成立,后来复兴历工业司升格为部更是十相之一。

    可见陛下对工业的重视可期望,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部没有辜负陛下的期许,从无到有,建立完善了大明的工匠评级体系,薪资标准体系……”

    徐振刚对自己五年的工作进行了一次总结,说说功劳,展望一下未来,不过因为他的出身,他也不过是在现有工作上进行一些展望。

    徐振刚原本只是徐启光手下的一个记录文书员,因为帮助徐启光整理过很多科学著作,还有技术书籍等等渐渐对机械产生兴趣。

    皇明商号建立之后,当时的工部成立了一个火器研究小组,准备跟朱慈烺的火器作坊争夺大明新军下一代火器。

    后来工部竞争失败,该小组也被解散,朱慈烺兼并了这些人,而徐振刚因为徐启光的特殊地位被朱慈烺看中作为工厂管理人员进入皇明商号中层。

    之后皇明军火的生意是越做越大,生产门类也是越来越多,徐振刚赶上了这条升迁快车道,一路高升,负责机械设计作坊,也就是当时主要研究纺织机那些的作坊。

    再然后朱慈烺南巡,在江南成立二十四司,当时二十四司的定为还很模糊,没有人觉得那是什么了不得的部门,很多皇明商号一个单独工业部的人都不愿意去东宫坐办公室。

    毕竟坐办公室哪有搞生产挣得多。

    徐振刚可谓是运气超级好,谁能想到太子回京城没多久就发生了兵变,二十四司摇身一变成了内阁。

    徐振刚就这样完成了从一个记录小吏到十相之一的跨越。

    而内阁之中这样的人还真的不少,也就是说这些人当时都不是朱慈烺手里最厉害的,朱慈烺手里最厉害的是那些经营商号的掌柜。

    这二十四司司正大多都是适合当官的,但是不适合做生意的人被排挤出来的。

    朱慈烺当时觉得适合当官的?这内阁不正是官么?他们不是正合适。

    但是现在再看,在真正的人才培养出来之后,这些人还真的不合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