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统计大明 > 第六百七十三章运河的意义

第六百七十三章运河的意义

  加上黑龙江入海口的半年以上封冻期,辽河封冻期又短的多。

    除了出兵方便之外,这条运河对于北疆经济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如果整个东北的物资都能通过辽河运入渤海,那么东北经济就能纳入渤海经济圈了,比起黑龙江自己成一个系统,是不是觉得近的多,也发达了很多?

    那如果以后再修一条从黑龙江到勒拿河的运河呢?

    那样整个北疆是不是仅仅的和京城和渤海联系在了一起?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制约渤海和京城地区发展的资源瓶颈就不存在了?

    想一想如果整个东北的资源再加上整个东西伯利亚的资源都通过这条运河进入渤海,那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这样一看,这条运河的战略价值是不是更加凸显了?

    所以第一个五年计划里,朱慈烺就把这条运河纳入规划,并且作为重点工程来做。

    朱慈烺敲着桌子说道:“这两个点将来都会发展成重要城市,设置两个垦殖公司有点太少,朕今年会先设置两个,明年后年会每年继续增加一个。

    而整个计划周期十年也太长,人数给你们翻一倍,朕要求你们六年内要修好这条运河。

    而相对于运河来说,北疆的陆路交通计划可以缓建,那边人烟稀少,口外运输又以驮马为主,不必急着修路,纵线就从张家口往南吧。

    先集中资源把运河修通,然后再疏通河道。”

    焦金明点点头:“是,臣会调整计划。”

    说完这个之后,朱慈烺继续说道:“横向的也调整一下吧,直道不一定要修直的,山西那边太行山吕梁山山山相连,会增加多少修路难度?

    当初定的三纵三横,那只是一个方向规划,并不是说这条路就要沿着朕划得那条线修!

    修路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交通,是为了运输物资方便!

    照着你们这个修法?方便么?

    为什么不借用一部分纵线的道路,甚至借用运河和黄河的运力,然后先把水运达不到的区域道路优先补齐?

    朕的要求是最快的把物资从京城运到嘉峪关!而不是非要直直的送过去!”

    焦金明擦擦汗:“是,臣知道了,臣一定重新制定计划,达到要求。”

    朱慈烺看了一眼赛伯温:“他们提交的计划你没有看么?不觉得不合理么?”

    赛伯温摸摸鼻子:“臣还以为陛下这样规划是为了兼顾山西防御,所以臣没有阻止,山西到京城确实需要这样一条道路,否则运输物资也非常麻烦。

    至于殿下说的原本就有的河运,既然有了又何必要修,所以臣觉得在山西修路并没有错。”

    朱慈烺敲着桌子:“是需要!但是大明需要的地方多了,咱们的财力是有限的。

    现在咱们只能用有限的财力优先满足急需的工程,大明现在最急需的就是对边疆的控制,修路就是要控制边疆,沟通偏远地区和大明腹心的联系。

    哪里最需要修哪里,哪里有战争风险修哪里,哪里影响大明兵力投送修哪里!

    交通要为战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