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统计大明 > 第六百二十五章功自训战出,爵自开疆来

第六百二十五章功自训战出,爵自开疆来

国家战略,不再是以一人之喜好,而是几十乃至数百人不停分析总结出最优解。

    这样既能确保少数人头脑发热犯错,也能保证‘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的情况发生。

    至于无休止的发动外战,这主要有两个限制,一个是父皇的圣旨,只要父皇保持清醒头脑,自然就不用担心他们乱来。

    第二个就是预算限制,大明每年的军费是提前计划好的,是有限的,不是像以前一样,想花多少就花多少。没有了加税,再上折子要。

    而预算的编制也不是他们要多少给多少,预算是根据大明明年的收入,还有各种需求的平衡最后定下的数字。

    所以大明的军队,想要发动战争,其战争规模和战争计划要父皇批准,还要受到预算限制。

    这样就避免了这些人盲目打仗的发生。”

    崇祯眯着眼睛,崇祯觉得,现在军队越改他越看不懂了,太子好像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大到他这个皇帝都觉得自己只是棋盘上的一颗棋子,而不再是棋手了。

    其实在崇祯看来大明的军队制度已经足够完善了,完善到他这个皇帝想要插手军事都感觉无从下手。

    参谋部里面一大帮子年轻军官,对他这个皇帝是毕恭毕敬,但是确没有一个是那种忠诚的唯命是从。

    崇祯知道,人心是经不起试探的,一旦他开始试探,那么可能就会导致皇帝跟太子系的间隙。

    在崇祯还没有研究明白这个制度的运行机制,没有找好插手的地方的时候,自己这个儿子又过来告诉自己‘制度还不完善,还要改革!’

    崇祯心里是慌乱的,他还年轻,还没有到而立之年,满打满算他今年才二十八岁,他还不想退休。

    就算按照大明皇帝的平均寿命四十岁左右来算他还能在干十多年呢。

    但是现在明明大明内部安定江山稳固,他当皇帝都有种风雨飘摇的感觉。

    儿子太优秀了,他这个皇帝当的不踏实啊!

    有心不同意军改,但是想着太子热切的模样,在想想那些参谋们为了军改制定了详细的政策。

    自己要是不同意,军队那边热切等待的人会不会很失望?军队会不会进一步离心离德?

    朝堂上反对太子的呼声一波接着一波,反对穷兵黩武的人一个接着一个,这其实要是没有皇上的默许,怎么会这样?

    可能崇祯自己都不知道的时候,那些善于揣摩圣意的人已经看出了皇上的心思。

    但是很明显,这么多人跳出来,也没有压制住太子,甚至现在太子已经有脱离朝堂自成体系的趋势。

    一旦人家不需要你,你就是在叫嚣也威胁不到别人。

    崇祯神情复杂:“皇儿,你过完年之后还要北上么?”

    朱慈烺奇怪的看了崇祯一眼,不是聊军功爵制度么?怎么又绕到北上的问题了?

    朱慈烺拱拱手:“今后五年大明将会尽量减少战争,唯一的摩擦地点就在北疆了。

    北疆既要建设又要和沙俄作战,而且这些战争动辄决定数百万里国土的归属,儿臣要是不去不放心,也不甘心。

    再有就是去往美洲的道理也打通了,儿臣想连那边一起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