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统计大明 > 第三百八十九章建奴定策

第三百八十九章建奴定策

华,能抢不少好东西。

    不过皇太极确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那就是调汉军旗随他一起进攻大凌河。

    理由也很简单,一个是协助八旗用他们的火器对抗大明军军。

    第二就是给填沟的奴隶提供防护,这种事情总不能让高贵的八旗兵来吧?

    至于多尔衮提出自己入关也需要汉军旗协助,在皇太极看来,那纯粹是扯蛋,带着炮去,那速度还入个屁关,等走到了都春暖花开了。

    多尔衮直接以明军已经在长城外的归化城、答鲁城、赤峰等城池为由,要求必须携带汉军旗。

    很明显,皇太极是看多尔衮跟汉军旗走的太近,找一个理由想把汉军旗拉过来。

    多尔衮也看出来皇太极的目的,所以自然不同意。

    两人现在处于一种均势,多尔衮正是靠着汉军旗才取得这个均势。

    两人争来争去,汉军旗并没有感觉到受宠若惊,反而诚惶诚恐,两边都是主子爷,他们也不敢轻易发表意见。

    几天之后,两方终于达成妥协,多尔衮交出一部分重炮部队和一部分火器部队。

    皇太极则交出一部分马匹。

    不论是去年的扫荡蒙古部落,还是今年的进攻高丽,多尔衮都是赚了不少。

    肥起来的多尔衮更希望加强自己的实力,虽然从蒙古得到不少马匹,但是无奈女真人口太少,有马没有人骑岂不是浪费。

    皇太极指责多尔衮携带汉军旗行动慢,多尔衮干脆提出给汉军旗配上马匹,他自己有一部分马,让皇太极在出一部分马。

    这样一来,汉军旗就变成了骑马步兵,既不耽误行军,又增强了实力。

    皇太极现在最缺的是人口,特别是这次高丽战役,鳌拜死后,正黄旗在高丽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

    导致战利品分配上多尔衮没少做手脚,分到两黄旗的青壮明显偏少。

    皇太极根据线人汇报,知道多尔衮正在悄悄的把高丽人编入汉军旗,然后从汉军旗把一些优秀的兵员抬籍入正白旗。

    通过这样的模式增加自己的兵力,既然多尔衮可以,那皇太极自己自然也可以这么干。

    所以皇太极迫切想要一部分汉军旗,消弱多尔衮的实力倒是其次,关键是要增强自己的实力。

    这次鳌拜去高丽,不仅自己死了,两黄旗因此也损失了八个牛录,不仅跟多尔衮的兵力对比又拉近了。

    跟其他各旗的兵力差距也没有那么明显了。

    称帝仅仅是落了个好听的名声,实际上皇太极对于建奴各旗的控制力反而下降了。

    建奴一直信奉的是谁拳头大,谁就是老大的理念,八王议政,实际上就像是一种团结协作的关系。

    因为朱慈烺的参与,皇太极并没有取得绝对的优势,所以八旗之间并没有形成皇太极想象的那种以两黄旗为尊的帝制。

    当然历史上,他做到了,巅峰的时候两黄旗兵力占据八旗近半,所以建奴的帝制才最终稳定下来。

    但是现在皇太极名为皇帝,但是大部分事情还是要跟各旗主商量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