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大明新命记 > 第四八零章 可好

第四八零章 可好

便又呼呼啦啦地坐回了各自的原位。

    待众人坐下,杨振又说道:“请旨献俘,是接下来的头等大事。但是此事却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成行的。那么在此期间,有两件事要做。

    “首先一个,就是整修城池。坏了的棱堡、瓮城整修,坏了的炮台、城墙要整修,要将他们恢复如初。

    “须知满鞑子这回撤了,难保今后不来,下次满鞑子再来,其重炮数量恐怕只会更多。到时候如何守住城池,诸将也提前着手了。”

    杨振这番话,说得众将安静了下来。

    这一回松山城能够保住,不是他们顶住了满鞑子的进攻,而是满鞑子主动撤退了。

    可不管这回满鞑子的撤退,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他们现在能撤退,将来就一定会回来,松山城眼下的安全仍旧只是暂时的。

    这一点,就算是杨振不说,众将的心里也有一本帐。

    事关他们各部将士的前途命运和生死存亡,这些人当然会放在心上。

    所以,杨振这一番话说完,诸将皆默默点头。

    “这第二件事,却是要锦上添花。”

    杨振说到这里,扫视众将,而众将听见他这么说,也都纷纷抬头,把目光锁定在了他的身上。

    见引起了众将的瞩目,杨振遂接着说道:“我先前与诸位说过,要想守住辽西,守住松山,须以守为正着,战为奇着。如今咱们守住了,但是,守住不算致胜,要致胜,还需要再出奇兵!”

    “啊?!”

    “出奇兵?!”

    杨振一番话,再次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立刻引起了在座的众将交头接耳,纷纷议论不已。

    诸将没有料到,松山城的城防战打到了这个地步,满鞑子都撤兵了,杨振居然还在想着出奇兵。

    这个时候,还是夏成德替在座的许多将领说出来了心中的疑惑,只见他冲着杨振抱拳说道:

    “都督,这,这是何意?满鞑子既然已经撤军收兵了,我们还要出什么奇兵?难道要去追击不成?须知归师勿遏啊!”

    “好了!诸位不必疑惑,也不必再发议论。我所说的出奇兵,乃是趁着满鞑子现今虽撤军,但未归,辽南半岛兵力空虚之际,乘船渡海,一举收复金州复州!”

    杨振见诸将议论,先是喝止了他们,然后大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见在座诸将有的若有所思,有的目瞪口呆,遂又说道:

    “一来,此次满鞑子伪帝黄台吉为攻略辽西,抽空了辽南半岛的人马,我们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拿下金州复州难度不大!

    “二来,既要向圣天子请旨献俘,仅有俘虏,而无寸土,却也分量不够。先前,我们破了熊岳,盖州,却不能守。今次——”

    说到这里,杨振再次扫视了在座诸将一圈,然后朗声说道:“经此,我们若是破了金州城、复州城等地,本都督即上奏天子,从我部分兵守之,届时或另设几路总兵,即以在座诸将任之!”

    杨振所说的最后一番话,再次引起了诸将轰动哗然,但是这一次的哗然却与之前的不同,这一次在座诸将却不是疑惑,而是兴奋,不是畏怯,而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总兵,虽然不能说是全部武将的最高荣耀,却也是大明朝大多数武将一生事业的顶峰。

    如今,杨振麾下已经有了四位副将,若是算上由他节制指挥的觉华岛副将袁进,那么就有了五位副将。

    这么五位副将,距离总兵皆是一步之遥。

    如果杨振所说的这话成真,那么新的总兵人选,很有可能就是从这么几个人中出了。

    问题是,杨振所说的话是否能够成真,是否能够兑现呢?

    在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上,在座的诸将反而没有什么异议。

    杨振这次率领诸将立下的功劳,可谓是前所未有的大功,崇祯皇帝会怎么赏呢?

    杨振已经是征东前将军、总兵官、右都督了,可以说他本人上升空间已经十分有限了。

    那么只要杨振愿意分功于部下,那么崇祯皇帝和朝堂诸公是不会反对的。

    唯一的问题就在于辽西诸城已经皆有总兵,无处可以安置封赏了。

    这个时候,杨振若是打下了金州、复州,或者打下了其他地方,那么他再为部下这些将领请功请封,也就没什么阻碍了。

    对此,杨振虽然没有明白说出来,但是在座的主将很快就想通了其中的道理。

    “都督,若如此,还有何话可说,卑职愿意追随都督,乘船渡海,出击辽南!”

    “都督,卑职亦愿前往!”

    “都督,卑职亦愿前往!”

    连夏成德都抢先请命,愿意追随杨振出击辽南去了,其他人当然没什么说的,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表态愿意前往了。

    很快,总兵府前院协理营务处大堂之上,就呼呼啦啦地跪满了松山城内的各路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