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汉明 > 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 落子不愠不火

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 落子不愠不火

能完成一根枪管膛线的镌刻,其中还有不小的废品出现概率。

    这速度无法满足于北伐军换装,吴争只好对戚道昆、陈守节下令,半年时间,生产出三千杆52式。

    ……。

    让吴争兴奋的是,宋应星的研究有了突破。

    经过宋应星改良的蒸汽机车的连杆机构,对动能传导效率有了长足的提升,按宋应星的说法,保守估计,可以提升三成以上的机车速度。

    也就是说,机车的速度将接近到时速五十里。

    同时,宋应星已经研制出了子弹自动装填结构,并试制了样品。

    这是单纯以弹簧为复原结构的构造,而弹簧是百煅铁条,经过拉丝之后,再缠绕圆柱体得到的。

    这种弹簧的持久性不长,寿命仅一年半载,之后就很容易卡壳,但,似乎并不重要,在吴争的极力坚持下,火枪制造已经被流水线化,虽然无法与后世的流水线整装相提并论,但枪管、枪托、燧石装置等等构件已经清晰地区分开来,也就是说,这弹簧就算真寿命不长,也不是太大的弊端,无非是在一年之后,重新更换个配件。

    所以,吴争立即下令,让宋应星着手研制,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这一成果运用到军工坊新制三千杆52式步枪上。

    至于改良的连杆构件,更是不容刻缓地应用到蒸汽机车上。

    吴争不担心故障和事故,因为他明白,但凡是新生事物,只有在真正的实际使用中才可以改良得最快。

    如果需要吴争选择,那吴争绝不吝惜付出必要的代价。

    ……。

    吴争的落子不愠不火,看似杂乱无章。

    而凤阳府局势是山风欲来风满楼。

    随着阿济格率军重返凤阳城,他将主力部署在临淮、怀远,与凤阳城形成一个铁三角,以达到首尾兼顾、相望互助的效果。

    但阿济格显然没有象在出生誓师时那般慷慨激昂,他并没有立即对定远方向发起进攻。

    不但没有进攻,反而向定远派出使者,约李过一晤。

    为了让李过放心赴约,阿济格甚至将会晤之处,选在了东濠河面上的一艘渡船上。

    东濠河不宽,最窄处仅不足二丈。

    这个距离,尽在岸上弓弩手箭矢的射程之内。

    也就是说,双方的危险程度是一致的。

    相同的危险,那就是没有危险。

    ……。

    李过赴约了。

    他不是对阿济格怀有好感,事实上,李过对阿济格的憎恨,并不亚于对多尔衮。

    但李过心里很清楚,这一仗真要是打起来,广信卫绝支撑不到一年,能撑半年就是极限。

    按之前与吴争议定的方略,广信卫是需要主动向凤阳城发起佯攻的,以期诱引清军主力向定远方向,这样才能让此时驻囤于天长方向,原隶属于陈胜所辖的一千人向泗州方向移动。

    当然,此时的天长已经不再是一千人了,吴争已经抽调江都驻军四千人,悄悄补充进去,而这支军队的主将,就是曾经吴争在军校时的学生史二狗史坤。